文/李柔萱 採訪諮詢/營養師許育禎

副食品的轉換期,是母乳、配方奶與正常飲食的銜接,除了主要營養來源慢慢轉變,也是訓練寶寶吞嚥及咀嚼能力的黃金期,循序漸進給予合適副食品,有助寶寶攝取足量營養並均衡發展。

母乳與副食品的比例如何拿捏?

剛開始給予副食品時,因母奶、配方奶仍是70~90%熱量來源,因此,副食品的量不用太多,大約拿捏一天1~2次的頻率,於寶寶吃奶的半小時前餵食較佳,當寶寶處於飢餓狀態,也不容易產生排斥。

依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0~1歲寶寶的每日所需熱量,為每公斤110~120大卡左右,換算成奶量約為150~200c.c.,爸媽可以此為基準衡量,但營養師許育禎補充,每個寶寶體型及食量都不同,只要身長、體重與活動力都在正常範圍內,沒有吃到標準量也毋須過於擔心。

出現過敏反應的食材,還能再嘗試嗎?

以往觀念認為,不應讓孩子太早接觸過敏原,使得許多家長一開始會避免讓寶寶食用蛋白、奇異果,但最新研究發現,越早讓孩子接觸過敏原,長大後的過敏情況反而較少,因免疫系統在發育過程中,會逐漸產生對過敏原的耐受性。也有兒科醫師提到,1歲內被餵食的種類越多,未來過敏的機率也相對較低。

爸媽若發現孩子吃到某種食材後,出現些許皮膚紅疹、拉肚子等輕微的過敏症狀,可先持觀察態度,不必刻意避免,待兩個星期後再嘗試,過敏反應或許就減緩許多。

寶寶開始玩食物,是不是代表已經飽了?

隨著月齡增長,寶寶的好奇心也會越來越旺盛,有時吃到一半會分心,想要離開座位都是正常的,因為此時的寶寶已達半飽狀態,眼前食物的吸引力降低,就容易被周遭的事物干擾。許育禎營養師表示,寶寶用餐時,最好坐在固定位置,且保持安靜,儘量減少會分散寶寶注意力的聲音或物品。另一方面,一天當中也可能有大小餐之分,若孩子已經吃不下也不必勉強,強迫餵食反而容易在孩子心裡留下用餐的負面經驗。

A,Cute,Baby,Holds,A,Rolling,Pin,In,His,Hands,

為什麼寶寶對副食品興趣缺缺,總是不吃或吃得很慢?

如同大人會有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寶寶也可能對食材有特定偏好,若不停將同一種食材吐出,可能代表不喜歡某樣食材的味道或某種濃稠度,爸媽可先調整口感,當嘗試了幾種方式,發現寶寶仍無法接受該食材,改以同類食材替代也無妨,像是魚肉可改為雞肉、青江菜改為其他葉菜類,只要營養均衡,不需要強迫孩子接受不喜愛的食材。

當孩子奶量正常,卻不太吃副食品,也不排除為口腔發展或心理因素,有時用餐時噎到的經驗,可能讓孩子對吞食產生恐懼。此外,如果過晚餵食,寶寶咀嚼能力無法如期發展,可能造成拒食,甚至影響未來語言發展,若發現有此問題,最好及早就醫,讓醫師及語言治療師評估治療。

副食品能添加調味料或辛香料嗎?

寶寶喝的奶、天然食材中就含有鈉,食材本身也帶有一些甜味,其實無須添加調味,為了不讓寶寶太早習慣重口味的飲食,建議1歲以後再微量添加調味即可。

遇到寶寶厭食期,可偶爾加入少量辛香料,增加飯菜香氣,但辛香料的選擇以溫和的蔥花、蒜末或香菜為佳,添加量也不宜太多,淡淡提味就足夠,而胡椒、辣椒對寶寶而言就過於刺激,應避免添加。

※原文刊載於2021年07月號《媽媽寶寶》41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19806

※延伸閱讀

史上最詳細!0~3歲寶寶副食品準備,圖片教學「米飯顆粒」要煮成怎樣才對!

寶寶喝奶變成吃副食品的5條必經之路,媽媽絕對超有感「可以不要每次吃飯都像在打仗嗎?」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