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晏鈴

三十五歲的唐鳳,有很多身分。她是台灣史上最年輕的政務委員。十四歲創業,二十年後退休。有人說她是天才神童,也是網路創業家,退休後還在蘋果當顧問,但她覺得自己更像公民黑客(civic hacker)。過去推動公民參與不遺餘力,現在她走進體制,串聯網路、科技、公民社會與公共政策,扮演跨部會協調的數位政委。很多人好奇,在體制外推動公民參與與開放資料的唐鳳,走進體制後,如何面對公部門處理議題的模式?

十月以來,她用自己的方式回答社會的好奇,包括遠距上班、虛擬實境(VR)受訪、致詞。所有疑問都可以在她建置的wiselike線上平台得到簡單明確的回答。有人問她在數位經濟時代中扮演的角色,她的回答不脫推動「開放政府」跟「公民參與」,這是她堅信能夠健全發展數位經濟的兩項基礎。

唐鳳上任後首度現身公開演講,以自己二○一三年加入的零時政府(g0v),作為透過數位科技強化公民協作,甚至改變政府的典範為例,以下為演講摘要:

我八歲開始學程式,同年我爸爸去北京遇到天安門事件。他從此開始研究學生運動,到德國念博士;我十一歲也一起去德國。我和在德國的難民們一起長大,他們追求民主,所以我們不斷討論如何用非暴力推動民主。

一九九三年,我回到台灣,那時網際網路剛開始,我可以和全世界各領域的頂尖學者連結。這是第一次透過網路,人們超越由上而下的溝通模式和彼此互動。我從網路學習,所以也想回饋。我參加自由軟體運動,現在演變成自由文化運動。我同事說過,每個科技人在追求科技的背後,都有一套價值觀。我的價值觀是「保守的無政府主義」。

數位社群能形成「快速信任」

我一三年加入g0v,g0v就是設計有趣的方式,讓懶惰的人願意真正出來行動。任何人進到這個空間裡就是參與者;任何貢獻自己時間和精力的人就是貢獻者。

在競選經費調查的專案裡,每個人只要花五秒鐘就能讓政府資訊更透明。我們公開參與人數,還有進度條在倒數。不到二十四小時,就有三十萬筆紀錄,一萬人協助將資料數位化。群眾外包也用在很多專案,像是高雄氣爆、八仙塵爆和尼泊爾地震。

社會運動者過去和自由軟體工程師的連結並不多,他們不習慣跟陌生人共事,但只要有足夠的檢查與平衡機制,可以形成「快速信任」(swift trust),信任陌生人可以完成這些事情。

這是互相學習的社群,我們的座右銘是:愈糟愈好。要能自在接受不完美和不完整;我最喜歡的歌手Leonard Cohen的歌詞裡有這一句:「萬事萬物都有缺口,缺口就是光的入口。」

過去,組織建立在協調後的共識上,達到共識後在紙上署名同意。問題是,這個模式沒辦法規模化。但自由文化運動不是合作,是透過和幾乎不認識的人「協作」。協作可達到所謂「粗略的共識」,不用每件事都彼此同意,但也會包容不同想法。…(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第610期 )

【延伸閱讀】
史丹佛 九成學生都會CS
駭客查帳員 畢業就有八個缺
二代大膽創新 工程師織出好鞋子
聊天式行銷 小編抓得住你
善用高年級員工 抓住銀髮心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