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一姍

人類好不容易從部落社會進化到國家,網路科技卻讓人類退回社群部落,活在一個又一個無法對流的同溫層裡。當同溫層愈來愈厚,你該如何突圍?才能讓粉絲變成顧客?

全家便利商店台中上安店店長陳意心,有個「公開」的祕密。人稱「熊媽媽」的她,只要掏出手機,上安店業績旋即可翻升。

她的祕密武器是,她與300位熟客共組的「台中心姊好康團」,曾創下一個月30團團購上千盒地瓜酥業績的紀錄。最特別的是,熊媽媽的團員囊括了不少50到60歲,刻板印象中不愛用科技的婆婆媽媽。

今年,她的社群操作經驗被總部轉換為公司政策。在開春記者會上,全家總經理薛東都宣布,3065家店舖,三分之一要開Line群組,專攻「熟齡顧客」。

小至社區商店,大到美國總統選舉,從店長、企業,甚至政治人物都不敢忽視社群經營。因為社群,正在翻轉強者與弱者之間的相對地位。

dsg

翻轉→巨人也要下凡 

 主流退位,小眾崛起

中信銀信用金融執行長劉奕成,近幾年一直用「部落社會」來形容社群媒體出現後的新社會結構。

與傳統被動、被分類的族群不同,網上的部落社會需要按下「追蹤」、「讚」,每個人的認同是自願的、主動的、多元而流動的。部落酋長就是主宰部落性格的意見領袖。部落間,沒有科層組織,可以輕鬆合縱連橫,但也可能隨時兵戎相見。任何人都可能變成「大神」;任何「大神」也都可能隨時「被卸妝」,部落滅絕。

「以後,擁有部落、最貼近消費者生活場景的人就有權力,」劉奕成認為。

他曾預言,在線上與線下被打通後的數位生活圈裡,支付、金流、點數都將只扮演血管、血液的角色,客戶不會對怎麼付錢有感覺。譬如,用Uber(優步)叫車,第一次設定完信用卡之後,不會再有人記得自己刷的是哪張卡。金融業要存活,就必須融入民眾的生活圈,哪裡有消費者,就往哪裡去。

因此,擁有近四百萬張有效信用卡的中信銀,早已放下身段,爭取各類合作伙伴,如團購平台Gomaji、餐廳訂位服務EZTable、餐廚管理服務iChef、台灣大車隊。就連過往不能碰的信用卡資料庫,中信都已開放不涉及客戶個資的應用程式介面(API)串接。

另一個下凡的巨人是雅虎。

雅虎奇摩仍是台灣最大的入口網站。但去年開始推影音平台,雅虎奇摩行銷暨公關部副總經理歐玫瑛就感覺到,在網路碎片化的時代,不可能打大眾市場,因為大家都活在同溫層裡。

主流——「眾人皆知,卻無人喜愛」

Yahoo TV「風向新聞」節目直播,週一中午由氣象專家彭啟明主持,晚上則由國民黨徐巧芯、時代力量吳崢、社民黨苗博雅、新黨侯漢廷各輪一天。經過半年實驗,「我更確定『同溫層』的存在,策略上,你不要再想有個節目可以普及到全國。你只能針對同溫層,強強相加,」歐玫瑛說。

「把產品賣給所有人的策略,再也行不通了;想要討好全部人的企業,最後反而誰也沒討好到,」《小眾,其實不小》作者哈金(James Harkin)說。

哈金直言,許多品牌懷念的「主流文化」時光,其實只存在於20世紀中期那幾十年。過去,主流文化開啟了「全民參與」的中間地帶,但現在「中間地帶」已被破壞,昔日擅長打主流市場的企業,很容易變成「眾人皆知,卻無人喜愛」的品牌。

企業明顯不知道,如何應對社群時代下的消費者。

過去兩年,許多廣告公司突然發現,電腦公司IBM、會計師事務所德勤、PwC變成了自己的競爭對手。過去三年,IBM總共併購六家行銷公司。德勤、PwC去年也陸續併購社群行銷廣告公司Heat、Ant’s Eye View。「企業希望透過數位工具,增加與顧客的接觸點,蒐集與捕捉資料之後,才能產生洞見,」勤業眾信管理顧問營運長鄭興解釋。

鑽研行銷的前哈佛與牛津大學教授霍特(Douglas Holt)在《哈佛商業評論》直言,麥當勞、可口可樂花大錢製作精美廣告,但在YouTube排名都擠不進前2500名。事實證明,消費者對品牌內容並無太大興趣,因此只有少數人訂閱。

這些品牌沒有參透「社群行銷的精髓絕非內容,而是文化」。(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第617期 )

【延伸閱讀】

數位新顯學:同溫層行銷

什麼臉書留言都能回 全聯小編永遠陪在你身邊

陸股低調改革 讓台商不回家

高教求「生」 特色大學突圍中

你願意減薪八%在家工作嗎?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