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康健雜誌201期 作者/曾慧雯 圖片/呂恩賜

有人刮痧刮到頭暈反胃,也有人刮到瘀斑多日未消。刮痧看似簡單,卻有大學問。

烈日當空,在室外待一會兒就覺得酷熱難當、頭昏眼花。中暑、疲勞或發燒時,很多人會隨手拿起梳子、瓷湯匙就開始刮痧,刮完身上出現像被毒打過的紫紅色瘀斑,但人卻變得神清氣爽。

不過也有人刮痧刮到頭暈、反胃,或因為刮太用力,瘀斑多日未消而求診。更危險的是,有人甚至刮到破皮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或壞死性筋膜炎。

刮痧是歷史悠久且有效的保健方法,但到底該怎麼刮痧才能趨吉避凶?刮痧的原理是什麼?刮哪個部位最有效?出痧顏色愈深愈好嗎?所有關於刮痧的疑問,中醫師一次解答。

Q1.「痧」是什麼?為什麼刮痧可以緩解不適?

刮痧時,皮膚會刮出紫紅色的皮下出血點或瘀血斑,這就是所謂的「出痧」。

「痧」指的是皮膚的反應,有的可能是出血、瘀血,有的則是「刮」的外力造成微血管擴張、皮下充血,所以皮膚看起來才會發紅。

中醫認為,當體內氣血淤積、阻塞時,病症就會隨之而來,而刮痧可以刺激體表經絡,達到促進氣血循環、疏通經絡、調整臟腑的功效;當氣血調和通暢,能讓身體各處都能獲得充分的營養供應,不舒服的症狀自然就會減輕。

「刮痧的概念類似流汗,」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兒科主任申一中表示,汗流不出來、覺得很悶時,去跑跑步或是洗熱水澡促進排汗,就會感到比較舒服,而「痧」跟汗液一樣,也是一種身體調節的機制,刮痧就是藉由外力刺激去加速身體循環,使體內的熱邪可以宣洩出來。

Q2.哪些症狀可以用刮痧來處理?

刮痧可以改善「功能性」的問題,例如局部痠痛無力、嘔吐、頭暈、頭痛、煩躁、發熱、中暑、胸悶、呼吸不順、氣血循環不良等,但對於心臟病、肝病、腎臟病、神經系統疾病等「器質性」的病症效果有限。

以最常見的中暑為例,中醫師程惠政指出,中暑這類因為天氣變化、身體無法調節而引發的不適,刮痧往往能發揮不錯的功效。「痧是風、濕、熱造成,夏秋兩季常見,」程惠政說,當外邪進入體表,藉由刮痧可讓外邪透過汗、血液或體表排出;有些人的散熱功能不好,容易中暑,透過刮痧可刺激汗腺排汗,流汗後體溫下降,身體自然也恢復平衡。

不過他也提醒,若是熱痙攣、熱衰竭等危急情況,應立即送醫治療。

除了中暑,受到風寒也可刮痧。御絨中醫診所院長廖婉絨表示,刮痧不但能宣洩體內的熱邪,也可以溫經,她建議刮完痧後熱敷,能有效逼出體內寒氣。

有些人去做臉時,美容師會用較輕的力道做臉部刮痧,刮完再蒸臉,可以促進臉部的血液循環、改善膚況及黑眼圈等。廖婉絨提醒,臉部刮痧不是每個人都會做,若刮破皮感染就得不償失了,應交由專業美容師來做,或是改用手指指節按摩臉部即可。

肩頸僵硬、血液循環不佳也能藉由刮痧改善。刮痧後血管擴張、血流較順暢,可緩解肌肉的緊繃與痠痛…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01期

延伸閱讀:
專題報導/改變,為更美好的醫療奮戰!
千萬別輕忽!「中暑」會奪命
消暑、解熱、排毒、去疲勞!「刮痧」該怎麼刮?
DIY刮痧該怎麼做?
必學中暑救急法!5招自然養生告別暑熱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