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鄭芊芊

近日,美國前總統川普的國安顧問歐布萊恩建議台灣將國防支出增加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引發國內一片譁然。國民黨立委賴士葆直言,這相當於一年公務預算的一半都要拿來打仗,全民勒緊褲帶搞國防,人民能接受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在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的《國防評估》報告中,探討了國防資源配置的重要性。該報告指出,國防安全是國家提供最基本且必要的公共財,具有其獨特性。雖然北約組織通常要求成員國將國防支出占GDP的2%,但每個國家的國防支出應依據其國情來決定。

然而,美國近年來持續呼籲我國將國防預算提升至占GDP的3%以上,約7500億元。國防部應該站在有效利用國家資源的角度,審慎評估並編列符合我國國情的國防預算。雖然《國防評估》對美方主張的3%以上持保留態度,但也提出了一些創新的建議。

我國的國防預算可區分為人員維持、作業維持和軍事投資三大部分。長期以來,人員維持費所占比例最高。戒嚴時期,人維費占比超過50%;解嚴後,這一比例逐漸降至40%左右。國防部的目標是將預算比例維持在4:3:3的比重。

ADDY9133
圖片取自:(wikipedia

然而,《國防評估》提供了美歐國防預算的數據,顯示美國的作業維持與軍事投資經費占80%,而人員維持費僅占20%;英國和法國的作業維持與軍事投資經費占65%以上,人員維持費占30%至34%;德國和日本的作業維持費超過35%,人員維持費占40%至43%,軍事投資費比例較低。中共的作業維持費超過30%,軍事投資費約占40%,人員維持費占30%。

這些國家的國防預算比例,特別是「人維費」與「作維+軍投費」的比例,從20%:80%到30%:70%,再到35%:65%,為我國提供了深具啟發性的方向。

《國防評估》強調政府應遵守財政紀律,除非真正符合「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的必要,否則應嚴格限制編列特別預算,避免過度濫用彈性機制。

根據統計資料,2019年台灣國防預算為3420億元,占GDP約2.16%。這一數字與歐布萊恩所建議的5%相去甚遠。假設按照他的建議,國防預算將提高至約7900億元。這筆龐大的支出勢必壓縮其他公共支出,如教育、醫療和社會福利。

以2021年的數據為例,我國全年GDP約為21.3兆元。若依照5%的標準,國防預算需達到1.065兆元,相當於近年國防預算的3倍。如此一來,政府需從其他項目中削減支出或增加稅收,這對民生影響重大。

美國的要求無疑給台灣帶來巨大的壓力。賴士葆所言不無道理,若將國防支出提高到GDP的5%,相當於一年公務預算的一半都要用於軍事,這對民眾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根據調查,2020年台灣的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為85.5萬元,其中約30%用於住房,20%用於食品,10%用於交通,10%用於醫療及教育。若國防支出增加,勢必影響家庭可支配收入,降低生活品質。

此外,國防預算的增加是否能真正提高國防能力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根據國際研究,國防支出的效益並非與金額成正比。過度的軍事投入可能導致資源浪費,甚至引發周邊國家的軍備競賽,增加區域緊張局勢。

面對美國的壓力,台灣應該如何應對?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國防安全的重要性,但同時也要考慮到民眾的承受能力。國防預算的增加應該是適度且可持續的,而非一昧追求高比例。

其次,政府應加強財政紀律,確保國防預算的透明和有效使用,避免資源浪費。最後,我們應該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通過外交手段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而非僅依賴軍事力量。

總之,在國防預算的問題上,台灣應該謹慎評估,合理分配,維持國防安全與民生福祉之間的平衡。畢竟,只有在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中,人民才能真正享受幸福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