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魯力立

又到春節。按照傳統,這是一年中中華兒女最重要的節日。團聚,慶祝,喜氣洋洋。雖然歷經千年,但中國依然延續了春節吃年夜飯,守歲,小輩給老輩拜年,老輩給小輩壓歲錢等一系列傳統習俗。恐怕,到現在為止,所有傳統節日中習俗保存最完備的當屬春節了。

然而,春節的傳統習俗因地而異。比如我的老家,南不屬蠻粵,北不過淮河,面朝大海,背靠中原。它便是江蘇,和上海浙江並稱江浙滬,被稱為全中國最富裕的土地。所謂富裕,很大程度得益於商品經濟和工業文明的發達。而這種發達和富裕,在某些程度上與傳統習俗卻有不和之處。早年在北京,臘月二十八之後就幾乎看不到商家店鋪營業,一直持續到初五才偶有幾家開門做生意,但也是晚出早歸。東北的朋友告訴我,在他們的老家正月十五以後才營業的也不是少數。

然而在我的老家,大年初一就有店鋪營業,初二就幾乎全部開門做生意。熙熙攘攘走親訪友的人群讓生意人嗅到商機。所謂江浙人的精明,恐怕在此表現再明顯不過。但是,中原大地和南蠻人民都對此嗤之以鼻。在他們看來,這不是精明,這是以功利之心對傳統習俗的褻瀆。

傳統習俗因地而異還表現在細節的規矩。這些規矩都沒有明文規定,只是口口相傳,子孫默認。比如我的老家,初一早上不允許掃地,老話是說這樣會把一年的好運氣都掃地出門。所以,每年正月初一,整個城市就被散碎的炮仗充斥,橫七豎八,遇上雨雪天氣,更是烏七八糟。中國早已脫離了小農經濟時代,進入了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進程。我們不居住田間院落,炊煙裊裊,而是在統一制度,規範管理的現代都市。農民都想進城,難道不是因為城市乾淨整潔,井然有序,文明發達嗎?然而,如果居民都不維護和建設,那麽中國城市化永遠都只流於人口規模的擴大。而傳統習俗,在這裏似乎就是很不和諧的角色。老百姓寧可相信掃地會影響運氣,也不願意去維護自己家園的一片淨土。幸好,政府破封建思想,近年來正月初一就安排環衛工人進行大規模地毯式清理。尷尬的是,老百姓也拍手叫好,讚嘆政府打破封建思想,為百姓服務。
春節
與此同理的便是春節的鞭炮習俗。今年,上海市外環以內全部禁止放炮。雖然心有遺憾,但果然年三十晚上整個上海市區悄然無聲。出臺這項和傳統習俗幾乎對著幹的規定,是鑒於愈演愈烈的霧霾問題。然而在我的老家,年三十不僅僅放鞭炮,還放焰火,點蠟燭,請鬥香。小區裏,幾乎有老人的家庭家家戶戶都在門前擺了鬥香。高約1-1.5米,有的快兩米,呈寶塔狀,燃燒的時候會發出很大煙味。特別是近期無良商家在鬥香中間摻雜木屑,味道就更糟糕了。一個小縣城,山清水秀,年三十晚上的PM2.5指數居然飆升300多,幾乎趕上北京。連續兩天都沒有降到100以下。老人說,三十晚上要香火供菩薩。這種傳統習俗卻讓眼下的環境烏煙瘴氣。不必說,菩薩是否會有,但是切實的生存環境和身體健康受到影響,這難道不應該更重視嗎?

幸好,這些所謂的傳統習俗在年輕人和高學歷教育人群中是較少存在的。簡單調查,40歲以下的中青年,也就是大約70後都對禁止放炮或者定點定時放炮表示贊同。而50,60後中,知識教育程度高的,比如我的父母,也對封建陋習表示不贊同。而這些以傳統習俗要求和行為的,大部分都是70歲以上的老人。而子女一般都因其年事已高,也都順著意思,以盡孝道。春節是傳統佳節,展現中華民族美德的傳統習俗理應保留且發揚光大。但是,封建陋習則應該摒棄,盡管有些無害,但是考慮到現代都市的發展需求,也應該有所改變。當然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人類文明的進步是需要時間的,這種改變恐怕還需要一代人甚至更久。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