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一條燕麥營養棒可以飽足腸胃,但可以解救人的性命嗎?好萊塢演員萊恩德夫和格林內爾想要找出答案。他們在2007年去利比亞參加一個人道救援任務,在那裏的醫療中心看到無數因為營養不良接受救助的孩子,醫療中心卻缺乏食物餵飽他們。
回家後,他們想做一些事情幫助他們。於是他們找來另外兩位演員朋友,克莉絲汀貝爾以及拉維帕特爾,在2013年成立了[This Bar Saves Lives]的公司。公司建立在[買一個給一個]的營運策略上,只要有人買它們的營養口糧棒,公司就會送一組營養補給品給需要的孩子。
這種內含著社會意識的公司已經運行已久,類似的公司有賣鞋子的Toms,以及賣眼鏡的Wayby Parker等。現在,越來越多這類有著社會意識的創業公司。
衝浪衣公司[Coastal Co.]的負責人Kevin Tighe II說:[現在每個人都期待營利公司也要回饋社會,長期來看,這都是要建立一個穩定的品牌,如果我們只關心收入,我們就無法建立一個長遠的品牌形象。](客戶每買一件衝浪衣,就會將收入的一部分捐贈給淨灘活動。)
慈善事業已經成為商業營運的一部份了,甚至有些企業者讓客戶們自己決定要將多少他們花的錢捐贈出去。匹茲堡大學商學院的市場行銷教授巴特茄雅說:[我的研究發現,願意將收入回饋社會的公司有兩個原因,他們認為這是對的決定,一因為企業本來就要有社會意識。另外他們也認為這是聰明的決定,因為強化股東對公司的認同。]
但這條路並不是想像中的好走,還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意外。
Gells是專營跑步腰帶的公司。他們製作五種不同顏色的腰帶,不同顏色的腰帶代表捐錢給不同的慈善事業。結果他們發現客戶買最多的是藍色腰帶,藍色腰帶會捐贈給海洋保育類的慈善機構。但這不符合他們當初的期待,於是他們改變策略,將收益一部分都平分給不同性質的機構。
這類問題還很多。Pledgeling這間策略公司竟想出方法。他們提出[Give and Grow](給予與成長)策略,讓這類公司更可以掌握獲利與慈善間的平衡。他們也製作了一個計算表,讓公司放在網頁上,明確的告訴客戶,當客戶買一份公司的產品,會對這個社會做出多少的改變。
儘管這是個很明確的做法,不過有些新創公司擔心這樣做會讓同業輕易地猜出公司的營業額和其他商業機密。
密西根大學商學院的教授戴維斯說:[買一個給一個的營運策略會激起消費者想要購買的信念,但這對企業來說不是最有效的『利他』方式。例如,真正需要的人可能不是這間公司送給他們的東西。]
像是Toms這種[買一雙鞋,送一雙鞋到非洲]的策略很成功。但是開始有人質疑,貧窮世界的人比較需要協,或是食物、甚至是金錢。這種送鞋的活動,會不會讓當地國家變得更貧窮,傷害當地的製造業? 事實上,Toms近幾年已經改變策略,不再直接送鞋,而是送鞋子的一部分原料至當地的製鞋業。
無論如何,到最後,消費者想知道的是,這些公司有沒忠於初衷,有沒有真的做到他們廣告的,達到回饋社會的效果,消費者想知道自己花的錢有沒有價值。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