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Dr. Phoebe
"享受當下,就已足夠。每個瞬間就是我們所需,不必更多。"(德蕾莎修女)
在紐約住了四年以後,以為即將離開,因此我買了一本Eyewitness的紐約旅遊書,和C約好每個周末都到紐約的新的區域去探險,當偽觀光客。雖說當初兩人都在紐約念書,但從來都沒有像當時那樣,努力認真的探索迷人的大蘋果。無論是上東城、下西城、蘇活區、還是布魯克林區,都有著我們的足跡。最後發現C因為工作關係必須在紐約待上另外四年,我們才停止在紐約曼哈頓的宅旅行。
新冠疫情過後,旅行模式改變(延伸閱讀:新冠疫情後的旅行趨勢),在未來無論是機票酒店還是其他旅行開銷,都有越來越貴的趨勢,同時因為健康檢查和安全檢查的關係,旅行的時間花費也會比過去更長。我一向認為時間就是金錢,未來旅行的時間會被壓縮,也是漲價的另一種方式。大家認為要回到過去的旅行模式得至少花個三五年,但完全不放鬆恐怕會把一票人悶出病來。適當的休息和放鬆對於任何人都非常必要。於是這篇文章來和各位討論不遠行出走以及不犧牲防疫品質的前提下,如何打造出達到放鬆效果的宅旅行Staycation。
先來定義一下宅旅行Staycation這個字,畢竟這個名詞在台灣或是亞洲文化當中並不常見。我們往往對於度假旅行的看法就和工作思維差不多,覺得就是要在有限時間裡面,玩好玩滿才是正解。這也是我個人一向的旅行準則,總覺得我休假時間有限,尤其到新的地方去旅行,當然要努力把每分每秒都塞滿才是王道,畢竟誰知道下一次是甚麼時候回來。但這樣效率機制底下的旅行,往往在回到家之後累到不行。我聽過有人把跟團去日本旅行比做行軍、或是把去歐洲團比喻為打仗,基本上就是早睡晚起努力在十天內征服十二國,更不要提跟時差對抗一事。回來雖說拍了一堆照片,但也累到爆炸,覺得比出國旅行之前還要累。
於是宅旅行staycation這個想法便隨之誕生。宅旅行的好處包括便宜(不用付機票錢)、省力(不用扛著行李在機場裡面穿梭)、睡眠保證(不用和時差對抗)。新冠疫情過下讓大家的經濟都受挫,因此我認為很有可能掀起一陣宅旅行旋風。以下我根據Business Insider的報導,和我個人的觀點,來和大家聊聊如何計劃一個宅旅行Staycation:
- 決定預算:疫情過後大家的荷包都縮水,在美國光是失業率就飆高20%。因此就如任何的旅行一樣,在不傷荷包的方式決定預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 決定甚麼是讓你最放鬆的事情:決定銀兩之後,接著決定讓你放鬆的事情是甚麼,這個答案見仁見智,但最好列張清單出來,比如做SPA、逛街買包、和朋友聊天、把小孩丟包、和大自然親近等等。如果不確定,也可以設想過去旅行的時候,甚麼是最令你回味開心或者是放鬆的片段?到異國風味十足的小酒館、逛舉世聞名的美術館、漫無目的地在街上閒逛、等等。雖說這清單在肺炎過後的世界可能無法達成(比如你的預算不夠去五星級飯店做SPA,或在台北漫無目的的閒逛可能會讓你吸收過高的5),但有可能會告訴你讓你放鬆的模式。就我個人來說,旅行中和家人相處的回憶以及見證美麗的風景往往是我highlight,但對C來說最讓他放鬆的時刻卻是旅行最不費力或最優閒的片段(無論是在街上閒逛或是坐下喝杯咖啡)。因此在安排Staycation宅旅行的時候,我會想辦法安排自己親近大自然,而對C則會想辦法安排能夠讓他放空一個下午或睡一個很長的午覺。
- 放掉工作家事或任何"必做"清單:宅旅行雖說有不少優點,但最大的缺點就是容易一不小心就開始做你不愛做但卻不得不做的家事瑣事或雜事,做完之後才發現明明應該放鬆的一天卻被拿來刷馬桶。因此在面對宅旅行,得另外花費心思來保護這段得來不易的放鬆時間。
- 在自己的城市當觀光客:在紐約當觀光客的那段時間,我和C不小心發掘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歷史景點,比如在哈林區見證黑人運動的歷史(延伸閱讀:紐約哈林區)、又或只是在上東城的Museum Mile發現多而又多聽都沒聽過的博物館(延伸閱讀:紐約上東城的博物館文化洗禮)。在我回台灣時,也同樣比照辦理,就這樣第一次去爬象山、也第一次去看美的不要不要的千島湖,其精彩的美景根本不輸美國任何一個國家公園,而且還能在山中吃到野菜,飯後還有豆腐冰淇淋,光是這點就打趴美國任何一個景點區。因此推薦各位利用這個機會好好的走訪居住附近的巷弄或是景點,說不定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 親近大自然:身為大自然愛好者,我承認我偏心大自然方案多一些。一方面欣賞美麗的造物主創造總會令我感到放鬆,往往也能夠忘掉一些之前的煩惱。但另外一個大推大自然的原因,就是能夠避開密閉空間,進而達到社交距離。無論是騎腳踏車、爬山、還是去郊外露營,都能達到類似的效果。
- 嘗試沒有做過的事情:拜加州宅在家效應所賜(延伸閱讀:洛杉磯的疫情),我在防疫時期看到許多友人的潛能被無意間開發出來,從烤餅乾、做戚風蛋糕、做肉圓、餃子或韭菜盒子等等,五花八門的創意令我嘆為觀止。就算不是烹飪,也看到各種有創意的加油打氣辦法:比如在地板上用粉筆寫著Have a Nice Day的字樣、做立牌插在房子前面感謝前線的醫療人員、和三五好友約好各自開車帶著氣球在社區裡面繞境只為了祝某個朋友生日快樂等。讓我看到創意無極限,但重點是大家都在嘗試沒做過的事情,只要有心嘗試,都可成為你下一個宅旅行Staycation的靈感來源。
- 過完全沒計畫的一天:如果你跟我一樣,在旅行時是行程控的話,那麼或許給自己完全沒有計畫的一天或是就是最好的Staycation宅旅行。有些人可能就會藉此機會睡一天,但這也沒甚麼不好,宅旅行的宗旨不在於做了甚麼,而是在於給自己一個放鬆放空的機會。
- 關掉手機電腦或是任何電子產品:在這個任何事情都講究現實動態和自拍的時代來說,恐怕對某些人來說非常困難(包含我自己在內)。但是因著科技的發達和許多在家工作的選項,讓不少人向我抱怨自己(或是伴侶)工作時間反而比沒在家工作之前變長,甚至沒有辦法在放下手機的狀態下好好吃一餐飯,只因為怕錯過某一個重要的簡訊或email。我在NYU念書的時候,在醫院門診的經理每次到休假的時候,基本上就會人間蒸發,沒有人知道她去哪裡或做甚麼事,只知道回來問她度假度的如何,她永遠會說非常好。但基本上休假就是休假,就算為自己休一天staycation,宅在家的假期也一樣,沒有義務告知,也沒有必要隨時待命工作。就算是Staycation的休息時間,也需要用心保護,免得被其他工作或瑣事給佔據。
- 去附近旅館住一個晚上:這個先決條件當然是疫情趨緩下來,旅館(無論是五星級酒店還是情趣摩鐵)也非常注重社交隔離和客人的篩選(比如確認入住客人都有量過體溫之類的)。在自家附近的旅館住一晚是另一種Staycation的方式,有小孩的就挑有很多親子設施的,沒小孩就挑那種很假掰氣氛的。無論如何基本上就是換一個環境讓你自己放鬆,並且可以恣意把房間弄亂也不用擔心要自己收拾。
- 親子專區A(丟包小孩兩三事):對許多父母來說,只要能夠丟包小孩,就是最好的宅旅行staycation XD。因此建議如果對小孩的理智線已經在隨時擦槍走火的崩塌邊緣,那麼適時的丟包小孩才是王道。有長輩的給長輩,沒長輩的和其他媽媽友人輪流看小孩。如果上述兩者都不行的話,那麼丟包給隊友,讓媽媽或爸爸放風半天一天也是不錯的選擇。基本上,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小孩都能丟包,但前提是父母得願意放開。我對於丟包的底線就是在小孩沒有被虐待的情況下有吃有喝,脈搏尚在跳動即可,其他有的全當作是Bonus,沒的就不要強求。因此祝福各位媽媽丟好丟滿,小孩一天沒有你不會世界毀滅地球崩塌,只要小孩還有呼吸,一切就還有轉圜的餘地。
- 同廠加映親子專區B(和小孩一起宅旅行Staycation):如果想和小孩一起宅旅行Staycation的話,其宗旨就和帶小孩去旅行一樣,不要怕麻煩,以及讓孩子玩得開心為主要準則。這比起帶小孩出國容易許多,不用擔心時差(小孩睡眠不足當街罵罵嚎)和水土不服(直接在半路上給你大烙賽)的問題,一切就已配合小孩睡覺吃飯的schedule下,找出讓彼此都開心的方式。在這篇Momsanity網誌上提到事先利用英文字母來決定一天的親子行程,比如選擇英文字母P,那麼就來吃個比薩Pizza、畫個小豬Pig(不是喜歡多人運動的那位),去附近的警察局看警車Police Car(我兒子最近超迷警車)、讀篇 Phoebe的文章(大誤)等等。就如同帶小孩去旅行一樣,有可能累的是爸媽、爽的是小孩,到頭來就是換一個地方罵小孩或吼小孩。但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孩子玩得開心最好,若沒有,那就當作下次staycation宅旅行的借鏡也無妨。其他更多的親子Staycation範例請參考這篇文章。
說實在的,美國的宅在家政策導致我不能去診所上班,C的工作輛減輕,讓我覺得過去這7個禮拜都在過Staycation生活。雖說我沒有學會做肉圓或戚風蛋糕,但是倒是不小心多寫了幾篇換日線文章(延伸閱讀:網路就醫讓她失去孩子、十大奧客病患生死鬥、新冠底下的醫療趨勢)、找到煮出一鍋好肉燥的訣竅、炒了一大盤米粉回味鄉愁、以及每個禮拜都帶樹寶去社區裡面走走。這段時間讓我之前如趕場般的人生按下暫停鍵,卻也讓我了解,就算沒有國家公園或爬山步道,宅在家的生活其實也真的還不賴,甚至我覺得在未來回頭看的時候,會想念這段悠哉的日子。
你心目中的理想宅旅行方式是甚麼呢?來和我分享一下吧!
延伸閱讀:網路就醫讓她失去孩子、十大奧客病患生死鬥、新冠底下的醫療趨勢、美國國家公園全攻略、如何帶著半歲以內的嬰兒去旅行、第一次自助旅行就上手、五點小撇步幫助你對抗飛機延誤、十個終極打包小撇步、如何帶著一歲以內的小孩去旅行、:菜鳥新移民vs.歸國留學生、留學的預備,虎媽的戰果、虎媽放手的勇氣、我的小胖老闆、遲來的右邊先生、患難見真情、遠距離甜心、診間愛情故事、
加入Dr. Phoebe的臉書、更多Dr. Phoebe的文章、關注Dr. Phoebe的哀居
更多美國文化分析請看DrP新書<真正的美國生活>,更多美國旅行資訊請看DrP新書<在地人玩美西>!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