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黃思敏

2015年的尼泊爾地震造成近9千人罹難,然而這次災難卻也是破除尼泊爾種姓制度(註一)的機會。

在難民營當中,人們彼此分享食物與公共設施,社會底層階級(賤民)在災後經歷著一段不太尋常但人人平等的時期。「我們一起工作、吃飯,種姓制度的議題從沒如此受到重視。」一位賤民接受World Humantarian Summit採訪時表示

2015年尼泊爾地震後村民的家園倒塌。
(2015年尼泊爾地震後村民的家園倒塌。來源:Camp Hope

2年後的今日,尼泊爾的災區仍在重建中。一些專家想以2015年的地震作為跳板,挑戰社會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

尼泊爾的一間高級度假飯店「德瓦里卡酒店(Dwarika’s Hotel)」自2015年開始為地震災民提供難民營。大部分的災民來自辛杜帕爾喬克縣(Sindhupalchowk),地震使該地區逾8成的房屋倒塌,德瓦里卡酒店計畫重建辛杜帕爾喬克縣的14座村莊,然而計畫成員的願景不僅止於此。

「我們要徹底消除賤民這個社會階級。」德瓦里卡酒店的總經理Sangeeta Shreshta Einhaus表示。德瓦里卡酒店的計畫於2018年完成,團隊將把原先被震毀的14座村莊重新分配至6處新址(由地理專家鑑定安全之區域)。

德瓦里卡酒店為災民打造的難民營「Camp Hope」。
(德瓦里卡酒店為災民打造的難民營「Camp Hope」。來源:Dwarika’s Hope

在地震發生以前,辛杜帕爾喬克縣的村民主要以農業與發展觀光維生,那裡雖有鬼斧神工的景致,地質環境卻相當脆弱。(同場加映:從尼泊爾和台南震災,認識「城市耐災性」

德瓦里卡酒店團隊計畫引進現代的防震技術為村民打造新的家園,並用友善環境的方式經營,如打造集雨設施、使用沼氣及有機農業等。「我一直都有個打造永續家園的夢想,這關乎了人們的命運。」Shreshta Einhaus於City Lab的報導中表示。然而,計畫的終極目標是「讓所有人皆平等」,可比建設家園還要艱難。

尼泊爾是全世界唯一的印度教國家,而已有2千年歷史的種姓制度所造成的階級分裂十分深遠。階級最底的賤民大約佔總人口數的20%,他們沒有土地,僅能從事清潔下水道等勞力工作,更不被允許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階級最高的婆羅門通常為教師、商人等,他們生而擁有特權。

即便尼泊爾已於2011年立法禁止種姓歧視,然而種姓制度卻仍盛行於南亞。賤民被隔離在社會之外,他們很難租到房子,而政府常常將他們安排住在住宅區的邊緣地帶。

為了打破種姓間的分野,並創造出更社會兼容的設計,團隊把賤民的住家納入重建的村莊中。在222個重建家戶中,有22個賤民的家戶會被安置於中心。

這項計畫的目的是藉由使人們必須共享空間,讓種姓歧視不再可能。

在難民營內,不同種姓的孩子都不覺得彼此間有差異。「我告訴這些孩子們,你們會上新聞頭條,這是第一個沒有不平等的地方,你們消滅了賤民階級。」Shreshta Einhaus表示。(同場加映:3個年輕人 為難民營的小孩打造專屬遊樂場,讓孩子們從事自己最拿手的事-玩!

難民營內孩子們不分種姓玩在一起。
(難民營內孩子們不分種姓玩在一起。來源:Dwarika’s Hope

2015年的尼泊爾地震已促使了尼泊爾的古老社會系統瓦解。「可以以說這個地震來得正是時候。」印度種姓社會學家Dipankar Gupta解釋。然而,若人們的觀念沒有跟著改變,賤民將仍被周遭的人們看不起或排斥。

不論成功與否,這項致力於杜絕種姓歧視的計畫仍成為一個典範,讓眾人知道與其等待政府立法,不如從自己開始推動改變。

註一:尼泊爾種姓制度,是一個傳統複雜的尼泊爾社會分層系統,種姓由高至低分為5種,其中最高層為婆羅門,最低層為賤民。雖然尼泊爾已立法禁止種姓歧視,然而社會中的歧視仍然延續至今。(來源:維基百科

核稿編輯:林冠吟

參考資料

本圖/文由「社企流」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一場大地震毀壞家園,卻帶來撼動種姓制度的契機:尼泊爾從難民營開始打造平等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