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少有媒體曝光的 Conceivable Life Sciences 是間創立於紐約的新創生技公司,致力於研發尖端 AI 技術,改變不孕症的治療方式,讓體外受精(IVF)達成自動化,「幫助 10 倍以上受不孕症所苦的家庭」,取代傳統、高度仰賴醫護人員技術的 IVF 療程,運用 AI 減少人為疏失、提高精準度與受孕成功率;儘管機器人原型尚處於早期階段,目前已成功幫助 11 名女性受孕

Conceivable 官網點出當前不孕症治療的瓶頸:全球每年有約兩千萬人必須仰賴體外受精療程,才能實現生兒育女的心願,然而只有 1% 的父母能夠獲得妥善照護。倘若所有人都有機會接受治療,每年新生兒數量將會由現在的 100 萬,成長為 1000 萬。

導入 AI、機器人技術──體外受精「自動化」的優點是什麼?

相較於傳統 IVF 治療,自動化系統能以超越人類所能及的精準度,處理精子吸取、卵子顯微操作等精密流程,大幅減少人工操作的失誤風險,改善成功受精機率。

聯合執行長 Joshua Abram 指出:「通常體外受精是個手動操作、充斥醫護人員主觀決策的療程。我們家的機器人能夠執行複雜的任務,運用 AI 引導的雷射光固定精子,將其吸入針頭,並以極高精準度插入卵子。」

舉例來說,Conceivable 機器人能夠自主執行卵胞質內單精子注射(ICSI),也就是指在高倍顯微鏡下,挑選外觀正常且活動力佳的精子,利用顯微操作技術以極細的玻璃注射針將單支精蟲取出,穿透卵殼,再注入成熟的卵子細胞質內;這是全世界首次成功的機器人 ICSI 案例

技術專家 Vinay Patel 進一步解釋:「雷射光技術能固定精子的運動能力,再小心將精子轉移到專門的針頭中進行顯微注射;受精後,我們使用微流體裝置(microfluidic devices),將胚胎進行快速冷凍,保存於液氮小瓶中。」

不只更精準,遠距療程讓更多人受惠

Conceivable 另一項顯著成就,在於能夠遠距進行 IVF 程序:去年 12 月,該公司技術長 Jacques Cohen 博士從紐約市遠端指導了一輪機器人 ICSI 程序,這場跨洲操作讓在墨西哥小診所接受治療的母親成功受孕,證明遠程 IVF 治療的潛力,以及其他領域遠程醫療之可行性。

執行長 Abram 於受訪時表示,Conceivable 將持續進行跨洲 ICSI,逐步使其成為常規操作,不分國界,滿足更多不孕症解決方案的需求。

沒有成功不收費!Conceivable 盼減少不孕症治療負擔

該公司在去年八月募得 2,000 萬美元的種子輪資金,其商業模式是對患者收取 15,000 美元的費用,並且只有成功受孕後才收費(傳統 IVF 療程平均要價 20,000 美元,且不保證結果),導入自動化和遠程醫療技術後,未來將有機會大幅減少不孕症治療的經濟負擔,為數百萬名不孕症患者帶來希望。

本圖/文由「Techorange科技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11 人成功受孕】結合 AI、機器人讓試管嬰兒誕生!生技新創推更精準不孕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