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Y0705

【本報主筆】「如果年輕時有手機,我不確定能否有今天的成就……」這是誰說的?答案是:比爾蓋茲。如果是別人說的,或許不覺得突兀,但是這個話從微軟創辦人口中說出就耐人尋味了。

比爾蓋茲分享,若非他童年經常探索世界以及大量閱讀,他就不會是現在的自己。他讀了紐約大學心理學家的書,論及智慧型手機影響了大腦運作,導致下一代的社交能力出狀況,因此有感而發。

此外,群眾永無止盡的滑社群媒體、瀏覽令人腦袋麻木遲鈍的內容,也讓今年牛津英語大辭典選出Brain rot(大腦腐蝕)成為2024年代表字,並表示「用以表達對過度消費大量低品質網路內容所帶來影響的擔憂,尤其是社群媒體」。

其實這樣的憂慮早就在家長之間引起廣泛的討論,只是缺乏有力人士的大聲疾呼。更可怕的是,即使已經有這樣概念的父母,也不見得有能力改善兒女手機網路上癮的現象。如今就連不是教育專家的比爾蓋茲都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牛津辭典也選出相關代表字,這恐怕是今日基督徒不可輕忽的話題。

家庭是傳遞價值觀最關鍵的地方

為什麼這個議題會跟基督徒沾上邊呢?因為聖經提到上帝的時候特別強調:「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也就是說基督信仰非常重視家庭傳承。亡國幾千年的猶太人可以在1948復國的關鍵,就是他們透過家庭保存了信仰。家庭才是傳遞價值觀最關鍵的地方。

舉個近期的例子來說:瓊瑤女士過世,有多少家庭會深入討論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又有多少家庭會討論她作品的時代意義?會不會更多家庭討論的是40億版稅的遺產?

在這個媒體氾濫的時代,我們對下一代的價值觀能有多少影響?學校教育對他們又有多少影響?或者我們必須承認:網路才是塑造他們人格的地方?在這樣艱鉅的環境下,教會又能扮演什麼角色呢?教會只是他們一週一次交朋友的地方嗎? 又或者只是一個給予他們宗教教條的地方?

耶穌的門徒,在這個時代該如何落實呢?美國有許多教會已經用「禮拜天可以跟朋友一起打電動」 來吸引兒童與青少年(而很多竟都是暴力遊戲);許多父母也只能用「 跟我去教會,回家可以打電動」來跟兒女談條件。這些令人感慨的交易當然很難「傳承信仰價值」。

我們不是一味反對電玩,因為電玩已經是這個時代孩子社交的一環, 我們擔心的是孩子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會逃避式的沉溺於網路世界。

人類歷史從來沒有一個時代是像現在這樣,父母如此忙於生活以致無法陪伴孩子;與此同時,孩子卻有一流人才設計出來的遊戲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畫面:所有年輕人在捷運公車與餐廳都在滑手機,人們不再交談,也無視於周遭季節的景色變化;娛樂新聞成為主流、資本主義主導了價值、教育系統全面崩盤……。

即使在10年前,這都是無法想像的,更遑論10年後這個世界會變成怎樣……。

帶著家庭為世界禱告 走入人群

身為基督徒,我們不能只用「末日」兩個字匆匆帶過, 耶穌已經說我們是世上的光,並且在啟示錄告訴我們,他要興起「琴與金香爐」為世界守望。

因此,我們至少應該做兩件事:
1.回歸家庭
雖然疫情已經發出「回歸家庭」的強烈訊號,但是疫情過後,似乎又故態復萌,基督徒需要重視提摩太前書三章5節說的「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

現今早就不是農業社會了,現代人的家庭比教會更需要我們,若是繼續「教會萬歲,家庭破碎」的悲劇,基督徒就失去屬靈戰鬥力,偏離神的心意了。

因此,基督徒務必秉持「家庭優先」的概念,把信仰帶回家,花更多時間陪家人,不要讓手機跟電玩取代閱讀與分享,我們要跟家人一起走出去探索世界、感受季節、與人交流,花時間跟家人一起為世界禱告。

2.服務社會
眾所周知,這已經是一個冷漠的世界,願意關心別人的愈來愈少,但在M型化趨勢下,需要幫助的人卻愈來愈多,尤其是高齡化的照顧以及經濟弱勢的團體,只要有心,到處都有公益團體需要人手,許多福音機構更是資源不足,如何讓基督徒家庭的孩子更投入社會關懷,並帶入福音,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

總之,基督徒不能待在象牙塔抱團取暖,我們必須更積極帶著家庭走入人群。亞伯拉罕代禱時,上帝應許只要有10個義人,就給世界機會,但願你我都在其中。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社論】網路將你的大腦腐蝕了嗎? 不讓網路形塑下一代 基督徒家庭要做的兩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