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表現給人什麼印象

貓的表現給人什麼印象?圖片來源:MikhailShustov

編譯/連柏翰

養貓的人很常問貓怎樣表現代表牠喜歡你,什麼表現代表牠感到厭煩。事實上,貓的表現常給人冷漠的印象,最新日本京都大學研究可能支持這個論點,但是我們要小心以擬人化的方式詮釋。

日本實驗:對幫助主人的陌生人,貓有何表現

根據《BBC》報導,日本京都大學心理系進行實驗,測試貓會不會感覺到陌生人對主人很友善。

實驗方法是讓 2 個陌生人站在主人兩側,主人想要打開 1 個箱子,卻打不開,於是請其中 1 個陌生人幫忙打開,另 1 個陌生人則安靜坐在旁邊。在「幫忙組」裡,該陌生人幫主人打開箱子;在「不幫忙組」裡,該陌生人拒絕幫忙。兩個組別的另 1 個陌生人行為都相同——什麼都沒做,坐在旁邊。

接著,2 個陌生人會同時給貓食物,科學家觀察貓先靠近誰。結果有二:積極偏見,指的是貓會去找幫忙主人的人,而不找旁觀者,表示牠對該陌生人感到更友善;負面偏見,指的是貓躲開不幫忙的陌生人,表示牠不信任他。

實驗團隊也曾經以這個實驗測驗狗,實驗結果是狗表現出負面偏見,牠們傾向不從拒絕幫助主人的陌生人身上覓食。但是貓的實驗結果不同,牠們不偏愛幫助主人的人,也不避開不幫人的人。貓的表現顯示出:不管如何,食物就是食物。

小心,不要讓貓的表現落入人類中心主義

有些人可能會將貓的表現詮釋成「貓很自私」、「不在乎人類怎樣被對待」等結論,雖然這個能符合我們對貓的印象,但會陷入「擬人化」的偏見,把貓當成長毛的人類,而不是看到生物獨有的思維。

若要真的從貓的表現了解貓,我們要跳脫人類中心的心態,而把牠們真的當成貓來思考。從這個實驗來看,貓的表現並非顯示牠們的自私,而是牠們無法感知到人類的社會互動,無法察覺哪個陌生人不「幫忙」。

貓與狗的社交差異

雖然貓可以察覺某些人類社會的指令,譬如牠們可以接收到人類用手指哪裡的訊息,或者敏銳察覺人類的情緒,但比起狗的表現,貓比較難跟人類的社交關係對頻。

跟狗相比,貓馴化的歷史更短。當狗從狼祖先開始,就是群居動物;貓的祖先卻身形巨大,單槍匹馬地捕獵。家馴化可能讓狗原本就有的社交技巧更明顯,但對貓而言卻不靈。我們不應該太快下結論,覺得貓不在意誰對主人抱有惡意,誰又對主人好,因為更有可能的是,貓根本無法辨別。

即使現在很多人養貓,但是人類還是不夠了解牠們。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避免擬人化地詮釋貓的行為,在我們以貓的表現評斷牠們前,應該要試著從牠們的眼睛看世界。

本圖/文由「BuzzOrange 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狗派和貓派之爭】最新日本研究:貓的表現顯示對善良人類無感,因為「食物就是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