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黎松子

我是一個三本民辦高校的老師,三本是個什麼概念呢,臺灣的朋友可能不太清楚,大陸的高等學校分為幾個批次,每個批次一條分數線,比如一本,分數線高,清華、北大、省級重點高校之類的就屬於一本高校,要成績好的同學才能讀上,二本,分數線次之,省級高校、部分獨立院校屬於此類,比如四川師範大學成都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等類,三本,分數線最低,大部分民辦高校就屬於此類,門檻最低,基本上分數過線就能讀,以培養技術專長為主,比如什麼紡織學院、旅遊學院之類,這類學校的學生成績差,但又想讀大學,加上大陸年年的擴招政策,不少家庭條件好,不急於就業,純粹想混個文憑的學生就會讀此類學校,基本屬於成績不是太差,交錢就能上的那種,這類學生不好教、有個性,誰也不服,曠課、打架、作弊那是家常便飯,在這類學校裡面當老師,沒有身份認同感,也沒有傳道授業的成就感,相信很多三本老師都有這些職業體會。

今天主要講講三本學校老師的權力問題。這類三本學校的學生富裕學生的比例比較大,不是官二代就是富二代,從小就沒有好好讀過書,課堂紀律也差,有些態度差的,直接不鳥老師,尊師重教簡直就更談不上了,講專業課,聽不懂,枯燥,講八卦笑話,比老師都還知道得多,講科技新玩意兒,用得比老師都溜,所以上課,十個有九個學生都在耍手機,剩下一個還在耍平板,偶爾以為遇到個好學的,抬頭看一下老師,不要高興,可能是手機沒電了。有的學生上課的時候,正當你講得起勁,就直勾勾站起來上廁所,也不報告,畢竟,上大學了嘛,上個廁所還報告老師多土啊,一下課,教室前後左右的插座都插滿了充電器,給手機充電呢。

平時不學習,考試肯定就是抱佛腳,各出奇謀,有提前半天來教室佔據有地地形的,把桌上、窗簾上都寫滿答案,有的縮小影印答案,貼在礦泉水瓶包裝紙的背後,沒有放大鏡根本看不清楚,何況是監考老師的老花眼。還有協同作戰的,這些還算靠點真功夫,比如你背簡單題,我背問答題、他背論述題,考試的時候,大家坐在一起,互相抄,這種效率高,老師還沒有把柄,無非就是當當偏頭族,老師發現了也沒有辦法,因為 沒有實質的證據,沒攜帶小抄,也沒帶違章手機,這種監考老師監考起來就更有難度了,總之監考就是鬥志鬥勇的過程。現在三本學生也聰明,很懂權利意識,如果沒有實質性的證據,你是無法定罪他作弊了 的呢,因為教室前後兩個攝像頭,如果你沒抓到他的小抄,他死活不承認。有一次我監考的時候,發現一個學生有作弊的嫌疑,下去收小抄,但沒有收到,還遭到了投訴,說影響他考試 ,導致我被巡考的老師罵了一頓。如果在監考的時候長時間站在某個同學的身邊,也有可能遭到投訴,因為他會說影響到了他的考試,所以,三本學校的學生不太乖啊,老師就是一個僕人,不過是為他們服務而已,傳統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尊師重教情節在三本學校裡基本沒有。甚至學生在期末的時候還會要求老師劃分重點範圍,如果老師不勾畫重點考試範圍,學生也會投訴老師,說老師的題量太多,背不完,所以三本學校的運營模式就是學生是老大,交了錢的消費者,老師自然要為上帝服務,所以有的老師迫于被投訴的壓力靠前就會給定考試範圍,有的老師則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直接給出部分答案,因為如果考題太難,學生掛科的比例太多,那領導也會找你的麻煩,因為學生就是流水,一屆一屆的,送走這一屆,迎來那一屆,學生掛科重修的科目多,畢不了業,拿不到文聘,把他留在學校裡,不是給學校找麻煩麼,所以三本學校的考試不僅有一次重考,還有二次補考,最後畢業的時候,還有畢業大清考,無比讓你過了,修夠了學分,早點滾蛋,可想而知,這樣老師的自主權有多大,基本沒有可以自主的成分。而且每到期末考試,就有關係戶,比如系主任、教務處長、後勤處長打電話來給老師,說某某是我的親戚,麻煩打分的時候稍微松一點,這個時候老師也沒辦法,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難道領導的面子不給麼,還要不要工作了,我自己又不是富二代又不是官二代,還指著這個飯碗呢,沒勇氣沒魄力炒老闆,所以還只能給那個學生過,曾經有個卷面成績差的、平時出勤率也低的學生有關係找來讓我給他過,我不好不給領導面子,但是那個學生是班裡有目共睹的差生,我如果給他過了,掛其他學生,未免有意見,所以我為了保證那個有關係的學生過科,結果全班的學生都沒有掛,我知道我這樣做不對,但是我也沒有辦法,現實就是這樣。

民辦高校的宗旨就是為學生服務,大學擴招政策,什麼樣的差生都能來讀。出題不能出太難,題量不能出太大,掛科學生不能太多,說白了,三本民辦學生就是為了來混文憑,學校就是為了賺學費,你三番五次讓人家掛科,人家畢不了業,留在學校給學校找麻煩,給學生也找不痛快,所以,老師的權力其實很小,非常小,既不能做主入黨,也不能做主評優,連掛科都能自己做主,所以三本學校老師其實生存環境很逼仄。可想而知,三本學校是寬口進,寬口出,人才品質可想而知,沒辦法,學生混文憑,老師混工資,大家一起混,傳道授業解惑恐怕要回到私塾時代才行。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信仰與環保如何兼顧?
45歲的世界地球日 地球未來由我做主
你是誰——信息洩露,真假難辨
伴隨著成長裂變的童話印象
當時只道是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