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墨客

台中逢甲大學榕樹倒塌,一個年輕的碩士生就這樣走了。這到底是「意外」,還是我們長期以來對樹木管理的輕忽造成的人禍?

校方說每次颱風前都會巡檢,但這棵60年的老榕樹還是在一場大雨中倒了下來。根據倒塌榕樹外觀,這棵樹根部腐爛、葉子稀疏發黃,很可能早就得了「褐根病」(一種會讓樹木從內部開始腐朽的致命疾病)。問題是,這些明顯的病徵為什麼沒人發現?還是有人發現了,卻不當一回事?

老實說,很多單位的樹木「健康檢查」根本就是做表面功夫。繞一圈、看一看、拍幾張照片,就算完成任務了。但褐根病這種病,初期用肉眼是看不出來的?需要專業儀器檢測,甚至要取樣化驗才知道。當我們的樹木養護只剩下「剪枝、澆水、搭支架」這些例行公事時,悲劇的發生只是時間早晚問題而已。

ADEY1909
圖片取自:(示意圖wikipedia

榕樹是淺根性樹種,需要寬廣的土壤讓根系好好伸展。但在都市裡,樹木往往被關在小小的樹穴中,四周都是水泥地磚和地下管線。逢甲的榕樹大道看起來很美,但樹根可能早就被壓迫得不成樣子,根部無法健康發展,樹木結構自然沒那麼穩固。

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很多地方為了「美觀」,刻意保留大樹的寬闊樹冠,卻不好好修剪。樹冠越大,受風面積越大;枝幹沒有適當疏枝,重量分布不均,當然容易斷裂。真正的樹木養護應該是科學與美學的平衡,不是一味追求「綠意盎然」的表面功夫。

各單位應該請真正的專家來做樹木健康評估,不能再靠管理員目視檢查了事;此外,樹根周圍不要鋪那些不透氣的地磚,給樹木足夠的土壤空間讓根系健康發展;同時,要鼓勵民眾通報異常的樹木。並建立資料庫,追蹤這些高風險樹木的後續處理情況;對於榕樹、鳳凰木這些淺根性樹種,更要定期疏枝減重,必要時加裝支撐設施。

下雨颳風是自然現象,但樹木管理不當就是人為疏失。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不能只換來幾句「深感遺憾」。我們需要的是徹底的檢討和改進,讓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因為每一個走在樹下的人,都有安全回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