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第五德嘉

「成年人鬧彆扭,比小嬰兒還難搞!」

張耳和陳餘兩個人在秦滅六國前,早已經結交成為好友,可以說是刎頸之交的代表人物,他們相約同生同死而無悔。由於他們兩人是名滿天下的風雲人物,所以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就用高額獎金要獵殺他倆的人頭,從此張耳和陳餘到處躲藏,更加深雙方的革命情感。

直到秦末大亂後,他們也從率先反秦的陳勝那裡得到支援,到了北方的趙國建立自己的地盤,但是「鐵拳秦將」章邯在擊垮了陳勝和項梁之後,派了王離先行帶著涉間、蘇角等秦軍,一路往張耳陳餘那裏衝殺過去,這時候陳餘正好去常山募兵,等到陳餘帶著部隊回來時,張耳已經被秦軍團團包圍在鉅鹿城了。

秦軍太強,又因為陳餘是策士出生的書生將軍,所以他當場怯戰不敢對打,沒有衝出去救好朋友張耳,只帶著數萬大軍在鉅鹿城北觀望。紮營等候聯軍到來。

等到救援趙國的各國勢力到來之後,大家不約而同地還是「搬板凳看戲」,不敢有所行動,連張耳自己兒子張敖也是帶了10000人不敢出手。在戰場上能打仗的料,只有最後到場的項羽,結果項羽帶著楚軍破釜沉舟打了一場鉅鹿大勝戰,才救了張耳的一命。

這時,在解圍得生的張耳心目中,陳餘就成了「豬一樣的隊友」,他一見到陳餘,雙方就爭執了起來,陳餘解釋他不是沒有幫忙,圍城時,陳餘曾經應張耳使者的要求派了5000人,但是轉瞬間就被秦軍秒殺,連使者都當場陣亡,根本沒辦法幫陳餘作證他有發兵。

以死立信,安知後慮?

很多事情只要牽扯到人與人,總是會被冠上比較高的道德標準來評斷一切,所以許多道德上的不正確,有時可能只是現實上的正確選擇,陳餘知道以自己的能耐去跟王離打則必死無疑,很想救朋友也是手足無措,雙方的思維差別如下:

陳餘的想法:「張耳,也許你這次死定了,但是我一定會幫你報仇的!」

張耳的想法:「既然是同生死的摯友,陳餘你就是要拚死一戰,來證明我們的友誼。」

張耳不斷責怪陳餘怎麼沒有主動救他,陳餘當場賭氣地說:「別吵!那我把我手上的軍隊通通送你啦!」,張耳馬上也回嘴說:「我才不要!」……後來張耳想一想,又反悔地說:「我要!」,馬上真的收走陳餘的所有士兵,陳餘當場氣炸了,在這場互相「傲嬌」的幼稚爭執中,從此兩人走上互相想置對方於死地的地步,事情的演變到如此,兩人已經就不是刎頸之交,而是只想看到對方人頭落地了。

其實,如果張耳能實事求是,運用「換位思考」,與其抱怨別人,還不如用別人的思維來想清楚,你就能夠體諒好友為什麼會袖手旁觀,畢竟人總是愛惜生命,行有餘力才會為好友拼命,張耳只是空談仁義,而不能客觀理解陳餘的思維和立場,也是夠丟臉了。

超過義務的行為

不能強求朋友為你赴死,因為那是「超義務行為」,連張耳自己的兒子張敖也待在場上按兵不動,不敢救老爸。加上張耳和陳餘他們兩個人之前起事,只打如落水狗的各地弱勢秦軍,但王離可是守長城的秦軍少壯將領,火裡來死裡去的戰場高手,張耳有沒有幫陳餘想過,王離的部隊是陳餘打得過的嗎?張耳有沒有想過自己是強人所難啊!

所以,朋友如果發生不滿或衝突時,需要細膩地、客觀地「拿捏」處理之,不要逃避不處理,反而變成災難啊!

學習重點:

1.落難時,你才會知道誰是真朋友:
願意聽對方有不同立場的解釋:陳餘其實感到很抱歉,如果張耳能看透實際狀況,就不必要毀掉雙方的友誼,就算是當時沒心情聽,「話不投機半句多」,也可別直接一刀就回絕啊!

2.刎頸之交就是可以容許對方犯錯,容許對方有不同的選擇:
事情常常沒有對錯只有結果,我們沒有必要當所有朋友的守護神,如果朋友投資錯誤失當,導致股票套牢或是資金周轉出問題,與其丟錢救援他,還不如把錢留著之後接濟他的生活。

3.那些真心不騙的的好朋友,別遺忘了主動聯絡:
有些人真的會關心你一輩子,他在你最難受、人生最低潮時,曾經出來幫你「神救援」,所以,如果雙方很久沒有聯絡了,發個訊息給他們吧!找什麼理由都好。

因為,此刻的你,特別需要珍惜大家有過的好交情!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