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彥淳、黃靖萱、洪綾襄、張嘉伶

外有全球景氣的高速波動,內有產業結構亟待轉型,台灣還要面對政治上政黨輪替,與企業裡世代交替的變數;我們正站在歷史的關鍵時刻上!可以預見的是,新經濟會顛覆市場規則,新世代思維須決定發展方向,兩股力量將一起打拚台灣新出路。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能再跳《薪傳》了,不是因為他們不認真,而是新生代的骨骼和體形,已經不適合《薪傳》這樣的舞蹈形體,也無法理解當年唐山過台灣時內心掙扎的心情,所以,我們必須重新編舞,找到適合他們表現的舞蹈,劇碼也要與時俱進。」台大EMBA執行長謝明慧轉述。

這是日前台大EMBA學生參訪新北市淡水雲門舞集時,向創辦人林懷民提問:「現在的舞者,和以前的舞者有什麼不同?」林懷民給這些企業經營者的答案。

描述先民渡海拓荒的「薪傳」 是低重心的舞。如果雲門要重排演出,需要很長的時間。早期的舞者身材較小,爆發力強,能量相對厚重。他們經過台灣貧困的時代,比較能體會拓荒者的辛苦。新生代舞者自小被遴選出來,十歲開始接受訓練,體型偏於瘦長,重心較高,爆發力相對較弱。吃麥漢堡長大的年輕朋友比較難以理解當年唐山過台灣時內心掙扎的心情。要再演「薪傳」需要幾個月的排練。我寧可編出適合他們表現的舞蹈,劇碼也要與時俱進。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說。

「就像我們在思考,台灣新經濟會是什麼一樣,或許現在大家還很模糊,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已經不會和以前一樣;過去從上往下發展的計畫經濟模式,未來不見得行得通,而是要用全新的思維,用更新的科技技術,找到更全球化的市場。」謝明慧說。

全球經濟動盪不安,近來台灣經濟數據幾乎都是壞消息。出口總值已經連續13個月衰退,若今年三月出口年增率繼續衰退,很快就會追平金融海嘯時,出口連續14個月衰退的紀錄。

新經濟帶來破壞式創新
企業成長新動力 創業者新契機

不僅如此,對內還有企業滿手現金卻不投資,年輕人坐困低薪、高齡少子化速度加劇、長照政策未明等挑戰,更不用說,台灣進入二次政黨輪替,五二○後蔡英文將接任中華民國總統,從外到內都充滿不確定性。「今年台灣總統大選,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這兩年的景氣保證不會好,畢竟大家都要花時間調整。」政大企管系教授于卓民直言。

就連台灣服務業指標的晶華麗晶集團董事長潘思亮也憂心地指出:「中國與南韓等對手的經濟實力與積極度,已經與2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卻只有台灣在原地踏步,一點一滴地流失國際競爭優勢,產業轉型迫在眉睫。」他認為,在高度變動的時代,年輕人與其自己創業,還不如進入有發展性的企業,風險相對較小。

然而,最壞的時刻,總帶來最好的機會,站在這個關鍵時間點上,台灣不僅面臨到新舊世代的交接,隨著科技進步而引發的新經濟浪潮,也帶動產業發展一波波的革命,「新經濟所帶來的破壞式創新,可以一下子顛覆市場秩序,不僅為大企業再成長帶來新動力,也可為年輕人創業帶來新機會。」商發院董事長徐重仁形容新經濟的強大威力。

什麼是新經濟?行政院長張善政認為,凡是運用新科技如物聯網找到新的商業模式,都可以算是新經濟;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協會副理事長、台灣谷歌總經理簡立峰則說,網路產業帶動的全球化,將是未來「翻轉台灣」的關鍵產業。

建平台打造共存共榮
整合不同資源 發揮效益極大化

既然新科技、新技術已經成為發展新經濟的基本工具,那未來新經濟應該會是什樣的面貌?《財訊》雙週刊採訪多位學者與企業經營者,歸納出台灣新經濟的可能發展方向,大致可分為:建立平台、跨領域整合,以及關懷人文的社會企業。

「以前郵局一定想像不到,有一天它的競爭對手居然是統一超商,這就是平台整合的力量。」政大EMBA執行長邱奕嘉指出,平台的概念就是把不同的資源拉在一起,打造出共存共榮的生態系統;當消費者到便利商店的次數超過郵局,業者就能拉入更多的資源來服務消費者,再利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的喜好,把平台效益發揮到最大。

邱奕嘉再以谷歌為例,一端提供各種免費服務擴大用戶,一端從廣告商那裡拿錢,再擴大更多的服務,「這打破過去製造業的上、下游垂直關係,往來合作的對象愈來愈多元,賺取利潤的方法,不再只是壓低成本而已。」

眾所皆知的獨角獸Uber,本身並沒有提供車輛給駕駛。而堪稱是台灣具備獨角獸公司資格的iTutorGroup的執行長(CEO)楊正大指出,Uber是創造一個共享經濟平台,透過這個平台讓更多駕駛加入,一方面有利於駕駛本身創造收入,另一方面Uber則從中獲取利潤,這是充滿無限想像的「創意財」,Uber市場估值也因此屢創新高。

一樣的思考邏輯,TutorABC也正建立自己的平台「人聯網」系統,未來在這個平台上,不只可以傳遞無形的知識,包括娛樂、醫療、金融等各種專業行為,都可以靠真人傳遞互動,「人聯網加上共享經濟平台,未來發展將非常驚人。」楊正大說。當然,這還需要更多法令的鬆綁。

跨界競爭是未來趨勢
策略思考到人才培育 都要跨很大

「創新,總是出現在跨界的交接處。」謝明慧指出,跨界整合是未來企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每年針對國外內企業進行調查,根據二○一五年報告,全球有56%的執行長認為,企業在未來3年將在新的產業中面臨更激烈的競爭;約有3成執行長在過去3年已經進入新產業,另有21%正打算這麼做。

這顯示,產業邊界逐漸模糊,導致跨業整合形成的全新商業競爭加劇。「就像醫療整合食品資源,可以切入生技產業。」謝明慧認為,創新不一定是要無中生有。群眾募資網站FlyingV創辦人、溼地總經理林弘全也認為,未來一定是各種跨境公司的合作或協作,過程中不同團隊合作打群架打出一個平台,可以創造更大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在資誠的調查中,三二%的全球執行長認為,科技業是未來跨界競爭的主要對手,遙遙領先第二名的零售與批發業。而有56%的台灣執行長表示,跨界競爭將是未來的趨勢,未來3年有可能投入本業以外的其他產業。若以產業來看,科技業較其他產業更可能投入新領域;凸顯出這波新經濟透過新技術來顛覆市場的重要性。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無人車。交大EMBA執行長鍾惠民指出,谷歌和賓士都在開發無人車,誰勝誰負還很難說,但同時結合傳統車用電子和新科技,才能做出無人車,「十前年,當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出任耐吉(NIKE)董事,就已經宣告跨界人的重要性;就像是聯發科近來併購力錡,都是透過跨領域經營壯大事業版圖,從策略思考到人才培育,都要有跨界的準備。」

誠品從經營書店起家,一路延伸到商場經營,現在更融入展演規畫,誠品董事長吳清友強調:「只要是能延伸誠品精神,都是未來事業的舞台。」打破既有領域的框架,誰能想到原本一家書店老闆,現在也開始經營飯店、蓋起豪宅?

另一個近年來漸成主流的新經濟方向,則是「兼具本土與國際人文關懷」的社會企業。政大商學院教授湯宗益指出:「政府用政策帶動產業發展的模式,可能會讓有錢人更有錢,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應該從『用新科技來改善人民生活,關懷弱勢』出發。」他以近來土壤液化問題為例,政府應整合建商加速進行都更,「既可以解決人民問題,對建商更是巨大商機,政府應扮演帶領與鼓勵的角色,而不是忽視眼前問題,反而去畫其他的大餅。」

湯宗益指出,台灣有太多問題可以改善,包括如何提升台灣的飲食文化、私校如何退場、高齡長照如何產業化等,「難道美食王國只有夜市?照顧老人就注定要拿低薪?舉辦世大運只關心設備是否齊備,卻未看到更重要的觀光宣傳效益?」湯宗益形容,現在台灣人的心情,就好像知道抽菸對身體不好,卻還是一根接著一根抽個不停,心中焦急卻無計可施,像是在慢性自殺卻拿不出辦法。

社會企業漸成主流
兼具本土與國際 用科技改善生活

從社會企業起家、現在也經營社企聚落的生態綠創辦人徐文彥指出,社會企業不是反對資本主義,而是反對資本的過度集中化,或是利益極大化,造成環境和商業邏輯無法永續,「所以我們在找的是資本的第三條路。」同為生態綠創辦人徐文彥太太、現任立委余宛如指出,台灣社會企業這兩年才開始,所以都還在探索模式。

從銷售公平交易咖啡的經驗,徐文彥認為,社會創業者應有三個體認:一關心在地,也要有國際觀;二則要「蹲下去實作」,真正了解市場需要;第三個特質就是不斷學習和調整,找到符合初衷、又能符合市場的作法。就像早期生態綠為推廣咖啡,自己設立通路,後來則改做進口批發代工,最終就是可以讓更多人喝到公平貿易的咖啡。

于卓民認為,不論是哪一種新經濟,都將為市場帶來顛覆式的改變,企業經營者應該早做準備,「而未來主導台灣新經濟的兩股主要力量,一是既有產業的領導者,他們是台灣產業的支柱,正面臨新世代接棒的關鍵時點,屬於企業新世代;另一族群則是新創企業經營者,他們充滿創意、卻未必能成功的新創企業,正嘗試著各種機會,可能左右台灣未來發展。」

為了更了解未來台灣經濟兩大支柱的面貌,《財訊》針對國內十大EMBA老師進行一份質化的問卷調查,透過EMBA老師與企業主的互動經驗,試著了解「企業新世代」與「新創世代」在企業經營上的異同之處。

新經濟新世代大調查
企業二代較保守 新創世代創意多

結果顯示,企業新世代通常具有良好的國際觀、外語能力,也善於使用新科技;對他們來說,公司規模持續成長、獲利穩定與永續經營最重要,因此在管理上特別重視關鍵績效指標(KPI),策略也多半採取集體決策模式。

反觀新創世代,除了也很擅長使用新科技外,還具有創造力強、富冒險精神等特色;他們認為成功的定義,獲利固然重要,而排在更前面的是,建立以前沒有的新模式,以及滿足自我成就。在管理上則較重視短期獲利,也較能容許犯錯。

「企業二代通常比較保守,畢竟企業規模較大,會有比較高的風險意識;而新創世代沒有包袱,反而比較容易找到新機會。」鍾惠民說。

調查中,有幾個有趣現象。例如,企業二代最常面臨到的經營問題,第一名竟是「上一輩未充分授權」。

輔導過多家上市公司家族企業的資誠會計師郭明宗指出,老闆白手起家的學習過程,二代根本難以複製,「父親總覺得兒子做得不夠好,不夠信任的結果,造成第一代不放手,第二代不敢接班。」包括長榮集團張榮發、台塑集團王永慶等創辦人,都是做到最後一刻,接班人自然也會比較辛苦。

和沛科技總經理翟本喬說得更白:「許多老闆在創業過程中,多少有些『只能做,不能說』的事,但這些技巧是不是都明白地教給小孩?多半都沒有說清楚,那二代怎麼學得到?」

至於新創世代最大的挑戰,則是「缺乏獲利模式」。新創公司「走著瞧」(Gogolook)研發出的來電辨識軟體whoscall在市場上大受歡迎,甚至被南韓Naver收購過半股權,「但這個事業怎麼獲利,我每天睡不著,都在想這事。」創辦人之一的鄭勝丰坦承。

關鍵時刻找出關鍵出路
政府要把關不要防堵 開放就對了

創立無名小站後賣給雅虎、現在也成為創投的林弘全則說,「現在我是否喜歡一點都不重要,只要市場喜歡,我就願意去參與,因為市場驗證最重要。」他更坦言,自己最成功的投資,並不是最熟悉的網路,而是醫美診所,凸顯出所謂新創公司面臨的獲利窘境。

此外,EMBA老師認為,企業新世代應加強在產業創新、人才招攬與策略擬定能力。楊正大指出,福利好,是公司的品牌,才能吸引到好人才,要從創造價值來對待人才,「在我們公司,10萬元以上的薪資不用我簽,10萬元以下我才要簽,一定要找最好的人才,機會就比較大。」

至於對新創世代,則應加強策略擬定能力、企業管理能力與產業創新力。「畢竟有想法,還是得面對市場,創業者永遠只做兩件事情,找錢和找人。」林弘全說。

然而,新世代推動台灣新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須配合政策法令的開放。「政策過度的保護,只會讓企業不進步,降低創新的力量。」邱奕嘉認為,新經濟就是要衝撞舊思維,政府要做的是把關,而不是防堵,因此在新經濟與新世代的概念下,開放政策變得很重要,這包括租稅、人才、新科技政策等方向,進行全盤性的檢討。

鍾惠民強調,台灣沒有鎖國的條件,新經濟一定會不斷地嘗試與修正,但需要營造一個友善的大環境。「對於新創,我認為最缺的是基礎建設,」林弘全去年毛遂自薦去當青年顧問,他說,有時問題不在政策上,而在執行上,以及配套措施有沒有做好,政府組織也應該要隨產業環境做改造,才跟得上新經濟的腳步。

湯宗益直言,台灣從內到外都站在關鍵點上,政府、企業到人民都應該要抓住新經濟的巨浪,「這是我們最好的機會。」

未來,誰會是推動台灣經濟發展的新世代領袖?經由國內十大(台大、政大、清華、交大、中山、成大、台科大、北科大、中央、中興)EMBA老師,以及《財訊》雙週刊編輯部共同推薦,選出後續企業新世代與新創世代的代表性人物,雖然部分新創者的成敗仍難斷言,但目前在業界都有其影響力,值得繼續觀察。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新經濟 新世代>尋找台灣下一個機會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