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法蘭瓷編譯
華人普遍認為「改名可以改運」,這樣的思維事實上在企業界也時有耳聞。最近就傳出Facebook正計劃將其自2004年成立以來的公司名稱進行變更,預計建立一個新名稱母公司,並將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等納入為旗下子公司。近年來由於大眾批評Facebook傳播的錯誤信息和仇恨言論可能對青少年和兒童造成傷害,使得Facebook和執行長馬克·祖克柏面臨著公司成立17年來最嚴苛的審查。然而,更改名字之後的發展真的就能一帆風順嗎? 我們來看看一些美國大企業如Google、Apple等公司改名後的表現吧。
Google變成Alphabet
Facebook此次成立母公司的計劃完全是仿照Google在2015年成立母公司Alphabet的做法。當時Google公開的理由是為了更有效發展Google的非搜索業務利益,如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汽車和風險投資,但現實情況是Google當時也受到政府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查,包括對公司業務扼殺競爭所進行的反壟斷調查。
雖然品牌重塑後大眾普遍仍稱其為Google,同時Alphabet至今仍在面對反壟斷審查,但從財務角度來看,自從更名之後Alphabet的股價已上漲近五倍,該公司目前的市值已達到1.9兆美元。另外,有個有趣的小知識: Google更早先的名稱是BackRub,其創辦人賴利·佩吉和謝爾蓋·布林是在1998年將名稱更改為Google。
Apple Computer更名為Apple
即使只是小小的刪了第二字,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公司創辦人之一的賈伯斯於2007年將Apple Computer更改為Apple,並於同年發佈了引領全球手機革命風潮的iPhone。更名一舉說明了Apple不再只是間電腦公司,而是開始更加關注其他產品線的發展。自從變更名稱以及iPhone上市以來,Apple的估值一路飆升,在過去十年中股價已上漲了近1,200%,使得Apple的估值超過2.4兆美元,其中iPhone是該公司最暢銷的產品線。據媒體報導,Facebook基本上就是希望能走出一條類似Apple的路線。
Dunkin’ Donuts變成Dunkin’
美國知名甜甜圈連鎖企業Dunkin’ Donuts於2018年宣布了與Apple雷同的政策,將品牌中的第二個字“Donuts”刪掉,目的是強調該公司飲料和鹹味食品的菜單,以面對來自星巴克等連鎖店日益激烈的競爭。在更名後客戶的反應普遍不錯,但在2020年的COVID-19疫情使得銷售額大幅下滑,2020年10月Dunkin’和姊妹品牌Baskin-Robbins被Inspire Brands以113億美元收購。
Kentucky Fried Chicken改為KFC
知名速食企業肯德基在1991年同樣將其名稱縮短為KFC,目的是想為公司塑造更健康、更符合“現代人”的形象,畢竟油炸食品是絕對沒辦法獲得營養師的推薦。更名後的肯德基至今已成為全球最大速食連鎖企業之一,年收入從1991年大約60億美元增至2020年262億美元以上。
Reference :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