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論壇報記者綜合報導】Photo Credit: jill111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台灣外食人口高達八成,然而外食大多過於精製、多油炸及過度調味,嚴重影響民眾健康。根據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表示,調查發現外食缺失達11項,由於多數的外食族飲食來自團膳業者的供應,供膳者供餐範圍遍及各級學校、醫院、機關行號、火車高鐵、連鎖餐廳等,團膳供應品質的提升與健康化,對於民眾健康的維護至為關鍵。

調查發現,我國國高中生外食比率極高,早餐為80-90%、午餐85-90%、晚餐及宵夜也有65-70%;外食地點以餐館、自助餐、小攤販、便利商店為主。成人外食比例也不低:早餐55-65%、午餐47-62%、晚餐27-33%。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公布國人外食11項缺失,並編製「健康團膳指引」,供民眾外食和團膳業者參考。

主因來自無健康飲食環境
11項外食缺失,包括主食過於精製、主菜份量太大、套餐蔬菜量不足,幾乎所有菜餚都用油烹調,還有配菜多炸物及加工醃漬品、常油炸以增加食物風味、提供久炸油製作的炸物或炒菜,以及過度使用味精、小蘇打、食鹽、糖等調味料。

另外,有些餐廳的湯品內容物極少,喝湯就像喝鹽水和糖水。許多餐廳只提供含糖飲料,未提供白開水或健康飲品。多數供餐場所提供制式餐盒,未考慮不同人不同熱量的需求。檢視其原因,健康的飲食環境不足,是其中極大的障礙。

針對團膳不夠營養、健康的現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金惠民主任表示,從國小午餐、國高中到福利社吃便當,以營養學標準來看是不夠的,長期下來恐傷害孩子的健康。她也指出,在高科技園區,廠商願意投入更多經費希望員工吃得好一點,但團膳業者推出的主菜,五道菜有三道是油炸,也是不符標準的。

她特別呼籲政府,推動健康團膳認證,鼓勵業者做健康團膳,同時讓專業營養師設計菜單,並搭配營養教育,來改善及營造更健康的飲食環境。

金惠民強調,健康的膳食最重要的是食物的搭配,按照飲食指南六大類食物(全穀根莖、豆魚肉蛋、低脂乳品、蔬菜、水果、油脂與堅果種子),以均衡及適當的比例攝取,亦即「熱量個人化」,身體嬌小和身材高大的人,吃的量應該不同。

開發多元食譜不同熱量便當
國衛院研究員潘文涵也表示,國人多半瞭解少油、少鹽等健康飲食的重要性,但大部分餐廳、自助餐、小吃攤在烹調菜餚時,幾乎以油炒為主,熱量偏高、不夠健康。他建議,廚師料理時可多準備涼拌、水煮類菜餚,烹煮肉類應少油炸,增加清蒸及燉滷等料理。

飲品或甜點部分,潘文涵建議提供無糖茶、無調味黑咖啡搭配;以低脂牛奶取代奶球、以水果、堅果、穀物等組合代替蛋糕、奶酪,或提供無糖優酪乳搭配水果等。多開發不同及多元的新食譜,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較能促進民眾健康。

在便當餐盒的設計上,潘文涵建議針對不同體型、性別的民眾,應提供不同熱量的便當。他進一步舉例說明,年紀較長的女生每日所需熱量較少,一餐便當只需400大卡,一般人為600大卡,活動量較大者,可選擇700大卡以上的餐盒,業者可在餐盒便當外觀做標示,讓不同消費者作為選擇參考。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國衛院:外食太油不健康 學者建議增清淡選擇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