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你知道嗎? 在瑞典,有一個噁心食物博物館。

山謬維斯特是[噁心食物博物館]的館長,他本身也是組織心理學家。最近博物館舉辦了一場互動式的展覽,讓參觀者可以親身體驗[噁心食物]。他說:[我想要人們改變自己對噁心的看法。因為,一個人噁心反應是本能的,但人們還是可以從周遭中再次改變自己對噁心的看法。]另外,他對人類的糧食危機也感到憂心忡忡,對人類食用蛋白質的供應感到不樂觀。他希望藉有這個展覽,讓人們討論是否也可以考慮其他蛋白質的來源。

不過,噁心食物博物館裡不僅放[大部分人]覺得噁心的食物。事實上,許多人喜愛的食物也放在展覽中。

NBI15

這次總共展出了80多項食物,來自世界35個國家。包括蘇格蘭哈奇斯(Haggis),一種以羊肉、牛肉、內臟、洋蔥等蔬菜以及燕麥放在用羊胃做的袋子裡烹煮而成的食物。還有澳大利亞的維吉麥(Vegemite)—一種黑酵母製成的吐司抹醬,以及常被美國軍人食用的豬肉罐頭Spam。另外關島的蝙蝠湯、撒丁島用蛆蟲發酵的起士、中國用老鼠泡的藥酒,都是展示項目。

參觀者也可以在這裡吃到一些樣品食物,像是黑麥啤酒、酸菜汁、芬蘭的鹹甘草糖、台灣臭豆腐(據說聞起來像是臭腳丫或是嬰兒大便的味道)、泰國榴槤糖、冰島腐臭鯊魚肉(被廚神波登稱之為全世界最噁心最難聞的食物)。如果你不敢吃這些食物,你也可以在一個個瓶子裏面聞聞它們的味道。

艾德蘭先生說,博物館裡面共有250種食物,依據四種標準分類:味道、氣味、質感還有背景。背景意旨這項食物是從何種動物而來,還有這種動物是怎麼被製成食物的。以豬肉為例,豬肉味道、質感還有氣味都不算噁心,但是殺豬的過程卻是。另外,日本的納豆,因為黏液,則被歸類在質感噁心的食物類中。

瑞典隆德大學的食物人類學家喬森女士(Hakan Jonsson)表示:[噁心的感覺其實包含生理以及文化因素。因此,每個人對不同食物可能有不同感覺。對某人很噁心的食物可能是另一個人的佳餚。]

另外,[噁心]事實上也隨著時代改變的,喬森女士以龍蝦為例。在四百多年前的歐洲,龍蝦其實常是監獄囚犯的主食,因為當時的人覺得龍蝦很噁心,而且當時有很多的龍蝦。另外,炸蜘蛛在柬埔寨已經是風行很久的食物了。

資料來源:https://www.ny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