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敏靜

被迪化街布莊老先覺視為股市進出重要指標的「阿拉伯巴菲特」, 究竟有何能耐從3萬美元起家,累積至300億美元身價?他是如何辦到的?

8月24日的黑色星期一股災,根據《彭博社》統計,全球200大億萬富翁合計損失942億美元,中國首富王健林最慘,財產暴跌36億美元,但沙國親王阿瓦里德(Alwaleed bin Talal Al Saud)身家卻不減反增1.7億美元。世人的目光再度聚焦在這名中東傳奇人物。

這位沙烏地阿拉伯開國國王的孫子,並不是靠著石油致富,而是「白手起家」。身為王孫,他每個月有1萬5000美元的零用錢。以他目前的個人員工400人(多數為女性),包括2名24小時貼身的配槍侍衛,這點零頭還不及他每個月家用錢的2%。

石油危機 靠建築與地產暴賺
大膽投資花旗 一戰成名

大學畢業後,他用父親給的3萬美元,再把父親給的一棟王宮拿去抵押,得到30萬美元的貸款,於1980年創立王國控股公司(KHC)開始拓展他的事業。

那一年,第一次兩伊戰爭爆發,引起第二次石油危機,沙國趁著油價暴漲在國內大興土木,他相準時機從事建築業,再把賺來的錢投入滾燙的利雅德房地產市場,八八年,美國《富比世》雜誌首度報導這位中東投資人,估計他有10億美元財產。到了2005年,便已賺到他的第1個百億美元。

阿瓦里德一戰成名是在九一年的衰退谷底時,投資花旗銀行(7年後與旅行者集團合併成為花旗集團)5.9億美元。當時金融業普遍因商業不動產貸款壞帳而遭受重創,聯準會要求花旗必須補充資金,花旗便向世界各地投資人兜售10億到15億美元的優先股,年僅36歲的阿瓦里德一口氣買下5%的股權,成為花旗最大個人股東,但不列席董事會。

當時花旗股價暴跌,信評機構穆迪甚至將花旗的優先股調降到「垃圾級」,許多人都認為這家公司要完蛋了。阿瓦里德在注資前,甚至沒有跟時任花旗高層見過面,可說是相當大膽的投資。後來,花旗股價翻揚,讓他賺進8億美元。

阿瓦里德因奉行長期持有、危機入市的投資策略,加上投資眼光神準,而有「阿拉伯巴菲特」及「中東股神」之稱。花旗便是危機入市的實例。當時,他在美國金融業其實已鎖定包括大通銀行等四家標的,最後集中火力在花旗,因為看好其全球品牌優勢。

他的一名瑞士私人銀行家回憶說,八七年底,阿瓦里德便打電話給他,要求他盡量蒐集美國銀行業的資訊,也就是說,他為了這筆投資已預先規畫了3、4年。

九七年,阿瓦里德開始買進蘋果股票,也是他投資眼光神準的案例之一。當時就在賈伯斯重回並改造蘋果之前,iPod、iPhone和iPad都尚未問世,股價才9美元。

提前布局蘋果 獲利豐碩
近年投資社群媒體與電商

阿瓦里德並與賈伯斯建立起一段多年的情誼。一一年賈伯斯過世時,阿瓦里德使用簡訊(他最喜歡的聯絡方式)發布悼文。他說:「我和他在蘋果辦公室三度會面,吃過一次午飯。我記得他跟我說:『親王,你信任我而投資蘋果,我不會讓你失望的。』他確實沒有讓任何人失望。三顆蘋果改變了全世界:亞當的、牛頓的和賈伯斯的蘋果!」

當然,投資一定有賺有賠。阿瓦里德也有看走眼的時候。例如在○五年賣掉大部分的蘋果持股,以及2000年投資的世界通訊(WorldCom)因作帳弊案倒閉而慘賠2億美元。事實上,這位作風高調的富豪拒絕承認當時賣掉蘋果是個錯誤,他去年在接受《彭博社》訪問時堅稱,他把那筆錢投資在沙國房地產,8年來賺到相當於蘋果股價7倍的漲幅。

他的傳記作者康立茲(Riz Khan)表示,阿瓦里德坦承,他的決定有好的,也有壞的,「不過,他最初的決策都是根據相當正確的資訊與長期分析。」

與巴菲特截然不同的是,阿瓦里德習慣投資高風險、高成長的科技股。像是九○年代末期他至少投資15億美元在蘋果、摩托羅拉、美國線上等公司。近年,他更是引領社群媒體與電子商務的投資熱潮,一一年在美國社群媒體推特尚未IPO前便投資3億美元,一三年又投資中國電商網站京東商城2.5億美元。2家公司上市後,都讓他大賺一筆。

如同巴菲特的柏克夏海瑟威公司,王國控股公司是阿瓦里德的投資旗艦,也是他的主要財富來源(個人持股95%)。不過,他亦大量進行個人投資。

除了為人津津樂道的花旗與科技股投資,阿瓦里德亦擁有許多歐美頂級飯店品牌,包括倫敦Savoy飯店、紐約廣場飯店、莫凡彼飯店,以及與比爾.蓋茲共同持有的四季飯店。

僅次於花旗,阿瓦里德的第二大投資就是九四年買進巴黎近郊的歐洲迪士尼樂園的24%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當時樂園甫開幕2年,但因全球衰退,已負債30億美元。看過財務報表之後,阿瓦里德相信問題不是永久性的。他在受訪時表示,「並不是大家討厭巴黎,或天氣,或迪士尼;問題在於財務槓桿過高。」

看好推特 打算持有一輩子
不是長期投資,而是永遠投資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中東股神抄底絕學狠賺全世界 阿拉伯巴菲特》從3萬美元翻出300億美元身家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