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毓芬台中報導】日前美國加州擬立法要求大學提供墮胎藥,於2022年前開始提供墮胎服務,發放藥物給懷孕不超過10週的學生。該法案引發各界爭議,身為大學校園福音工作者,該如何看待大學生的墮胎問題?

長期在亞洲大學健康團契擔任輔導牧者的霧峰浸宣和睦中心教會何志文牧師受訪表示,每年九月可說是「大學墮胎潮」,這些大學生雖已年滿18歲,但心智情感方面還未完全成熟。有些女學生發現自己懷孕後,選擇避而不談低調處理,想辦法籌錢去墮胎。

但墮胎之後,原本交往的男女朋友大多以分手收場,甚至因此選擇休學中斷學業。可惜的是,大部分都是事後才知道墮胎的傷害,而失去挽回腹中胎兒生命的契機。

亞大健康團契

亞大健康團契

校方建構非預期懷孕輔導機制
何牧師提到,每學期團契都會導入感情輔導及兩性教育的信息,幫助大學生學習如何尊重異性,擁有健康的兩性關係。三年前,該團契開始與台灣家庭生命關懷協會(PSC)連結合作,進入校園舉辦專題講座,也帶領學生參訪機構,更多了解危機懷孕事工,幫助學生對墮胎議題有更多了解,並在校園中宣導「尊重生命、拒絕墮胎」的觀念。未來希望可以更多推廣到各學生團契及教師團契當中,喚醒更多人一起來重視這個議題。

對於美國加州擬立法要求大學提供墮胎藥一事,何牧師強調,學校應該著重教育下一代,積極宣導推動健康的兩性教育或生命教育,並且建構健全的非預期懷孕諮商輔導機制;而非取代政府衛生醫療部門該做的事,以消極的心態在校園發放墮胎藥,這樣的政策實在有待商榷。

他提到,現今墮胎藥氾濫幾乎垂手可得,如果有學生發現懷孕想墮胎,為了避免被貼上標籤,不太會主動去向學校索取墮胎藥。他建議,校方應在大一迎新訓練中加強宣導健康的兩性生命教育,用更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大學校園墮胎氾濫的問題。
亞大健康團契2
教會陪伴懷孕年輕人走過
何牧師分享,曾有位女學生因發現自己未婚懷孕,男女雙方皆休學,勇於面對懷孕事實,選擇把孩子生下來。坐完月子後,兩人輪流照顧孩子及工作,兩年後陸續回到學校完成學業。這期間教會也持續關心探訪,提供養育孩子所需用的物資,陪伴這對年輕人走過辛苦初為人父、人母的日子。何牧師說,「很佩服這對年輕學生願意勇敢面對,並且為自己所做的事付上代價!」

何牧師也呼籲,每個生命都是極其寶貴的,沒有人可以任意奪取或殺害。倘若有學生發現懷孕,第一時間應要先找人商量、尋求協助,「除了墮胎之外,其實妳有更好的選擇!」未來希望能夠在亞大校園建構一套非預期懷孕諮商輔導的機制,進一步連結各學校輔導室、教官室及心理系、社工系等,盼望可以在各校園中推廣並落實「尊重生命」的觀念。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九月大學墮胎潮!?】當年輕學子未婚懷孕 「勇敢面對付上代價」可做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