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魏孫鴻

一位在世時其實壓根不被民進黨待見的人,自焚而去的那天成了言論自由日。這真是諷刺,當年因為血統與激進的台獨主張,被民進黨創黨時的有力者當成了「抓耙子」;這位先生在網路上最為著名的那張滿臉是血的照片,動手的,據說就是他當時自以為的「同志」。

而那樣的一群人,不少現在都是國家的權力者。當中樞大舉紀念這位先生時,言論自由再度成為執政黨的主題,不過前面加了個「不被濫用」的前提。扣著民進黨認定為敗選主因的「假新聞」理論,什麼言論自由不是憑空而來、不能濫用,方能悍衛民主自由的說法,在綠營政客的口中不斷迴盪。

56478662_10155752936326065_3319751437654687744_n

但,台灣民主化三十餘年,是誰踩著言論自由收割政治權力?誰才是假新聞的大本營?如果不搞清楚,現在的捍衛就會變成箝制,三十年前的犧牲也毫無意義。

「男的找嘸工、女的嫁嘸尪、當兵要到黑龍江」,這順口溜不陌生吧?這是2008年總統大選時,謝長廷的「機敏」之作,然後一路講到ECFA簽訂前。但,前行政院長林全就曾經說過:「ECFA從經濟互惠的原則來看是好的」。用現在民進黨的標準,謝長廷散佈了一個道地的假新聞,且綠營用此不疲。這種說法,傷不傷害我們的民主自由?當然!兩岸的經濟依存,原本就是大勢所趨。這種恐嚇性的言論,讓台灣內部虛耗不已,卻無力針對全面性的戰略進行思考,更不必說實踐了。於今,我們的籌碼不斷流失,捍衛民主自由越來越只能是口號,那句鬼話難道不必負一定之責?

同樣的,對於核電廠充滿想像的恐懼、認定台電藏電、說出沒有核能台灣不缺電的,又是誰?這些恐核的謠言,無一不出自民進黨或其側翼,且為蔡英文政權不周延能源政策之基礎。因著這些偽科學,我們的民主體制對於全球最高的風電躉售價格毫無辦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政府真金白銀地出賣我們。外商賺高電價,但投資可自台灣銀行團大借款,政府還要幫忙擦脂抹粉,強押環評過關。反核搞出來的假新聞,讓我們未來的廿年要付出兩兆的代價,這如果不是濫用言論自由,什麼才是?

在那個紀念日裡,我們見到的是一群享受著過去濫用言論自由之利的人,在形塑他們自認的言論自由是什麼樣子。用了許多的辭藻包裝,且借了一條過去他們壓根不當成自己人的生命;但說白了,對這群人而言,只要講了對他們繼續掌握政權不利的話,就是濫用言論自由!

故作深澳的言詞,但再淺白不過的行為,那位先生如今若仍在世間且心性仍堅的話,恐怕掩耳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