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高齡化社會來臨,許多人害怕會愈老愈窮!根據最近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將近4成的民眾每月未提撥資金作為退休規劃,且有7成的民眾不願自提薪資投入勞退基金。值得注意的是,距離退休25 年以上的年輕族群,高居對退休計畫沒有信心之冠。學者表示,薪資停滯與民眾對政府退休基金沒有信心是其中的關鍵因素。

根據該項調查發現,在退休後的理財規劃,各年齡層認為「保本」是退休理財優先考量者均高,而距離退休25 年以上的年輕族群,看重保本的比率更逾6成,該族群也有將近5成選擇以「定存」作為主要退休理財工具。可見國人在退休理財的心態及策略普遍保守,且對於退休金的投入偏低。

淡江大學保險學系副教授郝充仁,在接受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訪問時表示,民眾會延遲退休金的規劃,或感覺無法自由運用,主因是薪資停滯不前。另一方面,民眾較無意願每月提撥資金作為退休金,是因勞資之間彼此信任度不夠。

在制度面上,政府該如何強化國人對退休金的信心?郝充仁以瑞典的年金制度為例,建議政府導入「名目的確定提撥制(Notional Defined Contribution)」。一方面修改老年經濟保障制度,透過「制度分立、拉齊替代率水準、制度整合」三步驟,解決制度財務問題。此外,透過引進自選基金、緩衝基金等方式,讓民眾建立盈虧自負、自給自足的社會保險精神,進而提高整體社會生產力。他強調,政府若要重新獲取民眾的信心,應思考如何以市場與經濟狀況為依歸以有效運作,且避免與政治情勢產生關聯。

值得一提的是,研議多年的「勞退基金自選平台」,最快將於2015 年在立法院三讀通過,順利的話,預計最快2016年上路。依此新型態退休金規劃平台,未來民眾將可依風險屬性與年齡等差異,自行選擇投資基金或年金商品,進而增加退休金預期收益。不過,多數民眾對於勞退基金自選平台一無所知,僅少數民眾了解相關配套措施,且其中願意使用此機制者僅佔2成。

民眾的退休理財態度偏於保守,金融業者主管張維義表示,臺灣投資者較亞洲其他地區在投資方面較為積極主動,也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但儘管如此,卻沒有及早反應在退休金規劃方面。許多民眾會等到收入提升,或有一定的儲蓄,再來做規劃,但通常收入增加,相對支出也多,便壓縮了所得的運用。

目前台灣國人在退休理財上正陷入投入資金不足,且投資報酬率偏低、過於保守的雙重困境。多數民眾對於退休金的考量,多未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也沒有及早規劃。對於有些人所說,長壽是對窮人的懲罰,相信是可以提早預防及避免的,只要民眾改變理財觀念,並及早做資金方面的規劃;另一方面,對於薪資停滯不前,導致民眾延遲退休金規劃的問題,政府更應協助改善,如此一來,老來窮的情況將不會頻頻發生,未來就算是高齡化社會,也會是個健康、無窮的社會。

 

延伸閱讀:

印度僅2%婦女使用衛生棉

第三方支付將上路 業者跨境取經

我是連帶保證人怎麼辦?

油價大跌 電價何時降?

大戶條款再度延審!門檻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