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R

來源:康健雜誌

作者:陳俊辰

圖片:陳德信

家人責怪老阿伯:「醫生明明叫你一次吃一顆藥,你怎麼偷偷剝成半顆?」阿伯無辜地說:「我覺得心跳太快啊!」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說,每個人基因不同,適用的藥量不一樣,家屬以為老伯不聽話,其實他可能是對的!

不只藥量,每個人需要的藥也不一樣,這就是所謂的「精準醫療」:找出病源、準確給藥,因此能提高藥效、減少副作用。閻雲在《康健雜誌》5月21日《癌症治療新契機論壇》上指出,接下來的癌症治療,不會只專注症狀本身,而是直搗癌的源頭,也就是基因的突變,醫生將不再單用解剖學的角度如乳腺癌、肺癌、肝癌來談癌症,而是再深一層切割成「有Her2基因突變的乳腺癌」、「Ras基因異常的大腸癌」,醫療雖變得複雜,分群愈精細卻愈能對症下藥。

2015年1月,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高揭精準醫療大旗,掀起全球浪潮。「不要以為精準醫療很高科技、離我們很遠,」閻雲提醒,其實現在我們從嬰兒到老,都已經用到基因檢測的技術,小寶寶腳上扎一針,就能驗出遺傳性疾病; 現在癌症治療中的要角「標靶治療」,更是需藉由基因檢測找到癌細胞裡究竟是哪個環節出問題,誘發細胞變臉。

CER2

精準醫療就是個人化醫療

閻雲總結精準治療半世紀以來的演變指出,各種科技進步使基因檢測的費用大降,有些只要花不到1000美金就能讀出細胞裡完整的基因。不過,癌症治療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例如,目前已知的遺傳性基因突變,也就是天生帶來的基因缺陷,只能解釋15%左右的乳腺癌病人,其他85%卻可能和突發的基因變化及其他因素有關。有人抽菸一輩子也沒事,卻也有人戒了菸卻還是得肺癌。閻雲直言:「很多基因突變我們還不知道,所以先前把罹癌叫做『運氣差』。」但接下來,醫療的努力方向將是破解運氣背後隱藏的原因。

閻雲也指出,現在基因檢測技術已有一定水準,但還有一個大問題:拿到診斷報告後,藥在哪裡?例如有些針對特定基因缺陷的藥物,其實可以對一種以上癌症生效,但需要實驗證實要花大錢、也要打通醫療、法律、企業間的藩籬,「這是個浩大的工程!」他呼籲政府管理單位,應該推動這類研究。他強調,幫病人省錢、長遠來看幫國家也省錢,才是精準醫療的精神。

CER3

科學以證實基因產生的蛋白質有極其複雜的互動,DNA、RNA、蛋白質構成一張綿密的大網,像一首樂章。現在,我們已經解讀出這樂章的一部分,「治療癌症會愈來愈有希望,」閻雲樂觀表示。

 

更多《康健癌症論壇》精采會後報導>>

許中華:做到六件事 才能揮別癌復發陰影

蘇秀悅/體重和死亡率息息相關 副作用靠飲食怎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