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良吉 教授
簡報1
最近台灣陸續發生食品安全管理的問題,造成社會大眾不安。筆者曾罹病,因此對吃的東西一向比較小心,例如盡可能只吃"食物"不吃"食品",而且油炸的食物也不吃,因此身體還能數次與疾病維持恐怖平衡。只是一直擔心政府沒有對食品有充分的安全管理。理由就先從最簡單的說起,在任何包裝食品或食物,包裝上面都會有營養標示。您如果仔細看一下的話,就會跟筆者一樣,對台灣食品安全充滿疑慮。以瓶裝飲用水為例,其營養標示有等於沒有,因為每一項目(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都是零,除了酸鹼值之外。而礦泉水有的則會另外補充說明一些礦物質含量,其營養標示也都是零。這些都是零的標示,不知道這樣規定的標示有什麼意義。事實上包裝飲水裡頭最可怕的是不能驗出有毒物質,例如砷、鉛的溶解物,這些東西人民不會自己驗,可是政府也不會幫忙要求檢驗。

筆者因為買有一支花費不到五百元的筆型導電度計,因此偶爾會用來檢查許多研討會會議中提供瓶裝飲用水的導電度,通常純水的可溶物質在10 ppm以下,而礦泉水會在50至500ppm之間。普通自來水則是150-200ppm上下。因為瓶裝標示無法幫忙確認礦物質是那些東西,因此我只喝20ppm以下的水。有趣的是,我把一些瓶裝水原封不動的帶回家擺著,室內因有陽光,過幾個星期竟然有些品牌的礦泉水會長出藻類。

接下來,再來看看我們每天都會吃到的白米營養標示。最常見的標示是每百公克,熱量346大卡,蛋白質7.5公克,脂肪0.5公克,碳水化合物77.9公克。奇怪的是在大賣場可以看到不同地區出產的白米竟然會有完全相同的營養標示,而且更奇怪的是,回家比對我保留兩年前的包裝袋上面標示數量也一模一樣。這讓我弄不清楚,到底是是一次檢查,其數據可以永久適用,還是氣候變化或不同區域並不會影響白米的營養成分。可是那為什麼日本的白米營養成分跟我們的有些不同?白米有多少公克脂肪有誰關心呢?而我們最關心的重金屬含量到底有沒有檢查?若有,為何不加以標示"未檢出"以安民心?沒什麼方法之下,只好米麵不同輪流吃避免風險集中。

因為這一波飼料油問題,筆者找了國際食物法典委員會(codex)的資料,又仔細比對看了一下歐盟標示,突然瞭解到我們的問題就是,營養標示虛且假,而與食用者安全無關,飼料用油讓人民吃下肚裡,更證明了政府是站在生產或製造者的那一邊的。無能為力下,我想明天只好去買一台榨油機回來家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