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英國的甘蒂尼雜技團,在台北藝術節以及英國文化協會的協助下來台灣演出「搞砸了」戲碼,開賣兩日750張票券便全數賣光。分析其中緣由,除了因為台灣較少有這一類型的演出之外,戲碼吸引人占最大因素。

年少的甘蒂尼是在遙遠,實施社會主義的古巴成長,一直到12歲小學畢業後才回到英國受西方教育。因古巴文化有別於西方,在古巴的這段期間讓他的生命有不一樣的經歷,在這裡他偶然接觸到街頭雜技演員、街頭魔術師,因此啟發他立志成為雜耍演員。這一段偶然引發一連串的美麗事件,回到英國之後他嘗試結合數學、芭蕾、劇場、馬戲等元素,並常到街頭進行街頭藝人的表演,直到有一天,一位19歲就已經退休的韻律體操冠軍凱蒂來看他的演出,並且在街頭,在他的面前隨意表演一段雜耍,之後他們相談甚歡便於1992年組成了「甘蒂尼雜技團」,至今已經22年,後來這一位偶然巧遇的女子除了成為他的共同創作者也成為他的人生伴侶。他們目前有4位核心雜耍表演者,會因應不同的戲碼演出而增加團員,有時會多達20人。

台灣這幾年流行看太陽馬戲團或是其他雜耍類演出,許多觀眾覺得在舞台上耍雜技的演出者都好厲害,因此常一票難求。根據統計,這10年共有3位台灣藝術家進入太陽馬戲團表演,比例如此低是因為從事這一行並不容易。甘蒂尼曾表示,要成為一名雜耍演出者必須要經過時間的淬煉,如果你每天花4到5小時練習,一直持續不斷10年,那就可以鍛鍊出非常純熟的技巧,他比較不鼓勵3到5年的短時間內,每天耗費10多小時練習。在甘蒂尼的觀念裡,好的雜技演員需具備多重專業背景,例如橫跨古典雜技、舞蹈、劇場等,而他也因為古巴的經歷讓他不斷挑戰將街頭平民藝術和高尚藝術如芭蕾、現代舞等結合,融合成一種新的演出。

甘蒂尼認為雜耍基本上是一種在空中玩數學的方式,如同阿拉伯國家的世界裡,常利用數學符號來成就美麗的建築一樣,透過數學也可以幫助雜耍呈現出最完美的視覺畫面,因此,他最喜歡和人們分享數學。他常以數學剖析自己雜耍的動作,藉由數字1-3、1-4、1-5,來說明拋球、傳球、停球、單手拋甚至丟擲順序的動作。數學運算幫助他發展出「換位系統」,進而幫助雜技演員能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動作。在「搞砸了」這一齣戲裡,有丟蘋果也有丟盤子的畫面,但困難點不在於你是否可以丟擲甚麼高難度的物件,而在於是否可以做出複雜的陣形畫面。

很多人羨慕藝術家可以藉由表演到世界各地旅行,以甘蒂尼為例,他們在22年間總共巡演了4500多場,平均每個月就有17場演出,再加上平時要花時間構思劇本、排練等等,在光鮮的背後其實伴隨許多不為人知的辛苦,甚至在成名之前除了必須不間斷的練習之外,還需要努力在財務與理想之間拔河,如果你有意願踏入表演領域,應當要有心理準備,因為一位雜技演員的養成實屬不易。

20140906_梁瓈月_文創_一個雜技演員的養成:談甘蒂尼雜技團藝術總監 西恩甘蒂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