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李幸

溫哥華人去西雅圖,好像主要目的是購物。論風光,感覺兩地差不多,都是太平洋西岸被一些島嶼或陸地護著的城市群:溫哥華是溫哥華島,西雅圖其實在內海。

兩地都是都會區。加拿大這邊有個“大溫哥華區域局”(Metro Vancouver),“管理和協調區內各城鎮的共用資源以及應付各城鎮所面對的共同問題,如區域性規劃、食水供應、汙水處理、交通、空氣質量等”(維基百科),美國那邊雖然也說“大西雅圖”這個概念,但沒有類似機構,上述職能似乎是由縣(County)來統籌的。

美國的行政架構簡明,只有州和縣兩級,州、縣做其轄區內統籌性的事,各市、鎮、村則自治或半自治。比如西雅圖市在金縣(King County)轄地內,但金縣不管西雅圖市的事,它只解決轄區內各城鎮的共同問題。敲鑼賣糖,各幹一行,如此比較人道,否則領導吃不消。

都會區或者說城市群這個現象,是發達國家半個多世紀來做成的,我們步人後塵,也開始大搞。只是南橘北枳,我們搞的其實還是大都市而不是城市群或都會區。因為城市的權力不一樣,人家是自治半自治,我們是中央和省統管所有重要事宜,市則分省、地(區)、縣三種級別,其權力依次遞減,並且上一級市要管著下一級市。

為什麽不能權力下放呢?一般認為是中國人素質不行,讓各省或市自治,腐敗不翻了天?其實關鍵在政體:人家三權分立,民選政府,有人監督,不怕你亂搞;中國堅決不走邪路,堅持一黨專政,自信搞得下去。

(溫哥華到西雅圖,200餘公里高速路沿線城鎮)

說是去西雅圖購物,並不一定到西雅圖市。沿途很多購物的地方,價格都差不多,都比溫哥華便宜。不過由於近期加幣貶值,跟美元換算,不像過去接近1:1,實際交易下來,要多付出,就不劃算了。

過境幾十公裏,貝靈厄姆(Bellingham)境內,有一個廣場,下車後進超市,第一反應是巨大和豐富。擺在門口的葡萄一磅0.99美元,感覺很便宜。還有面餅,5美元3袋,每袋12個,夠吃好幾日的。想著這兒的窮人好過,我等或可在此為生。再看其他食品,跟加拿大標價差不多,但要付的是美元,不免心裏一緊。如果再想想人民幣,乘以6還多,不算也罷。

貝靈厄姆市只有10萬人口,就有奧特萊斯(Outlets)。最近溫哥華國際機場旁邊開了一家,去見識了一下,所謂專賣名牌過季、斷碼貨,大眾趨之若鶩。從超市到倉儲式到購物中心,商家想盡辦法促銷,中國也都經過或經歷著。像奧特萊斯這種,本來屬於銷售中的小花招,竟然做成Mall(購物中心)了。購物,購物,購物,不購物就蕭條,這個世界。

女兒說西方現在開始發展一種租賃業,用很多舊廠房來當倉庫,大家把平時不常用的東西存進去,商家利用這些東西實現各人有無互通,其理論基礎是物質產品已極大豐富,很多東西買回家,可能就用一次或一生只用幾次。想起確實看到過很多倉庫,有的是舊廠房改造,有的可能是新整的簡易房,多在郊外,成片成塊,外觀不難看。不過這一行中國還不能拷貝,一是物品沒極大豐富,二是土地太貴,租不起。






(從溫哥華到西雅圖途中購物,末圖為貝靈厄姆的奧特萊斯)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