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很多人在中年時期面對失業或是失婚都會焦慮不安,尤其是要離開熟悉的環境重起爐灶時更是容易茫然不知所措,台東縣有一位阿美族的45歲單親媽媽蔣玫月,在面對人生的不順遂時,依舊以樂觀的心看待生命,讓生命從新燃起火花。

(影像來源:勞動部勞力發展署)

家住台東縣成功鎮的蔣玫月,國中畢業後就離家到台中學美髮、美容手藝,也取得美容美髮丙級證照,到目前已經有長達20年的經驗;大約10年前她自行創業做老闆,幾年後在丈夫的鼓勵下擴大投資經營美髮院,但是好景不常,丈夫後來因為肝病去世,她因此變成單親媽媽,不但要獨自照顧年幼女兒,還要兼顧美容院的生意。

蔣玫月有好幾年的時間都在工作與孩子之間蠟燭兩頭燒,最終因經營不善導致血本無歸,為了生活,她在3年前帶著女兒回到娘家,找尋一個可以棲身的地方。返鄉後,蔣玫月在親友的鼓勵,雖漸漸跨出丈夫去世的心理障礙,不過她因為先前自己當老闆,後來事業失敗,在東部一時也找不到合適的公司讓她謀一份工,因緣際會,去年她參加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委外職前訓練計畫「中餐烹調快炒料理職訓班」,擔任社區老人送餐多元就業人員,也讓她對餐飲料理產生興趣,將原住民傳統料理結合養生餐,努力讓社區180名老人每天能吃得快樂,也吃出健康。

經由協會李秀美修女的鼓勵,去年她參加高屏澎東分署委由台東縣外燴服務人員職業工會開辦的「中餐烹調快炒料理職訓班」,360小時的課程學習後,取得餐飲丙級技術士證照,讓她從今年1月,成為台東縣聖心全人關懷協會的主廚。

每天早上7時不到,位於台東縣聖心全人關懷協會的廚房,可以看見蔣玫月拿著大型的鍋鏟,賣力的翻炒大鍋裡的菜餚,鍋裡的料理,都是她為全鄉180名老人用心調配;為了讓老人們吃得健康,蔣玫月研發出許多養生餐,但由於原住民老人的口味較重,養生餐少油、少鹽,會讓口感變得清淡,不少老人們反應這不是「原民的菜」,曾令擔任主廚的蔣玫月傷透腦筋。

為了讓社區老人能吃得快樂,也吃出健康,蔣玫月運用「中餐烹調快炒料理職訓班」學到的手藝,將原住民傳統料理結合養生餐,研發出適合老人的口味,但仍堅持少油、少鹽;她說,如「原民的菜」中的「過貓涼拌」,就會選用當地新鮮的柴魚來提味,吳郭魚料理時,會將魚烹煮到骨肉分離,讓老人容易入口,並用雞蛋來加強口感,豆腐餐就搭拌著小黃瓜,藉著每天不斷改變菜色,用創意來做料理,讓現在她烹煮的送餐伙食,非常受到老人們的喜愛,不少老人中午時就等著她「這一味」。

她說,協會每天平均要完成180位老人的伙食,她曾經因廚房每日製餐量大,自己又無大量製餐經驗而不敢就任主廚的職缺。她說,「感謝許多幫助她的人,她與協會多元就業伙伴們,用心為社區老人料理餐飲與送餐服務,自己也將獨居、弱勢老人們視為父母,常有老人告訴她,她就像不在身邊的媳婦,做的菜有「媳婦的味道」,讓她感到相當高興,透過勞動力發展署職訓的協助,讓她找到第二專長,也從就業中為自己找到自信。」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