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台北市房屋稅調整,受到各界的關注。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影響不大,只有少數新建屋、位精華地段、大坪數豪宅、擁有3戶以上房屋等條件的屋主受到影響。北市府的目的,就是要建商不再蓋大坪數的豪宅,看似頗有居住公平,提高少數較有能力者的房屋持有成本,此稅改制度廣受社會大眾支持。

不過,新的房屋稅改政策卻讓建商大喊吃不消,因房屋賣出前,房屋稅都由建商負擔;因此建商與柯市長見面陳情,結果北市府同意建商一年內未賣出的新成屋,適用稅率由3.6%調降為2%,大幅減輕了建商的持有成本。但是,政策的急轉彎,是否等於讓好不容易逐漸邁向居住正義之路倒退?

政大地政系教授、台北市前副市長張金鶚表示,如果建商是因為賣屋者非故意囤房而可以降稅率,那麼投資客是否也可比照因要賣屋、但也不是要故意囤房為理由,而爭取享有第一年2%的優惠呢?為何投資客就要被課3.6%?張金鶚強調,非故意囤房不該是降低稅率的理由;況且,房屋有預售制度,一般預售有至少一至二年的銷售期,為何還要新成屋的一年銷售期呢?因此,他認為,囤房的認定,應從事實面來看,手上有多戶房屋即是囤房,而不是以故意與非故意來認定。

國內建商賣屋,多採用預售制,這是眾所皆知的事。一般而言,從銷售到完工大約要一至二年的時間,在如此長的期間內卻無法售出,應該就算為商場的囤貨,若建商歸咎於不是故意囤貨、是因不景氣的關係,可以試問,做生意本來就應承擔市場的風險,如此說法應說不過去。此外,囤房稅的目的就是要減少空屋餘留、避免囤房,如今卻給予建商優惠的囤房稅,不是反而鼓勵其囤房嗎?更重要的是,在全民抱怨高房價的同時,民眾期待的是房價可以下跌至合理價格,此時應是讓建商調降房價的好時機,但北市府卻接受建商的陳情,降低其銷售成本,反而延緩房價下跌,如此無異於是打擊居住正義。

另一方面,北市府稱接受建商陳情,是希望建商先建後售、避免預售的情形,但就建商的角度,若選擇預售,至少有一至二年的時間,若能在期間賣掉,則不需負擔囤房稅;建商會因為優惠的稅率而不選擇預售嗎?若北市府的立意,是希望避免預售,是否應修改預售制度,而不是降低稅率?

長期的高房價,讓民眾苦不堪言。台北市的房屋稅率,好不容易逐漸導向合理,卻因建商的陳情,就讓柯市長輕率的答應,如此未經謹慎考量的決策,如同遏止居正公平的發展。令人感到弔詭的是,柯市長向來強調政府決策應公開透明、且高調宣稱抵制關說的形象,竟在此時破功。高房價亟需政府政策加以抵制,尤其台灣的房市已經扭曲很長一段時間,已無法用市場機制來平抑房價;未來其他的房地稅改政策,北市府若仍缺乏堅持,民眾所期待的合理房價與居住正義,恐怕遙遙無期。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歐巴馬在新媒體版圖的攻城掠地(下)
歐巴馬在新媒體版圖的攻城掠地(中)
歐巴馬在新媒體版圖的攻城掠地(上)
無形殺手 大旱來了
《劉三專欄》炫耀從來不是好事─阿帕契事件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