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台灣的《雨夜花》以及《望春風》這兩首歌謠,雖然已經81歲,但是至今仍然常被歌手拿來演唱,是許多民眾耳熟能詳的傳統歌謠。台灣一直到日據時代才開始有所謂的台灣歌謠,也就是大約80年前,當時候鄧雨賢27歲,台灣開始有第一家製作歌曲的唱片公司,當時文聲曲盤公司的老闆江添壽在台北市永樂町(大稻埕)成立唱片公司,邀請鄧雨賢加入;那年他創作了《大稻埕行進曲》。隔年1933年,在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第二任文藝部長陳君玉的力邀之下轉而加入該公司,同年,他就創作了知名的《望春風》、以及《月夜愁》等歌曲。

在當時,鄧雨賢從事音樂創作其實算是一種離經叛道的行為,因為鄧雨賢原本畢業於「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今臺北市立大學)」,曾任教「臺北日新公學校」,有穩定的工作以及社會名聲。在他與鍾有妹結婚3年後,因為喜愛音樂,所以1929年辭教職至日本東京的音樂專門學校專攻音樂作曲,回來後他放棄安穩的教職,選擇創作音樂的不穩定人生,不但要時常應酬還要出差到日本東京錄製唱片,使得他的妻子常要一肩擔起照顧家庭以及小孩的責任。

其實鄧雨賢家世背景良好,他的曾祖父18世鄧觀奇(兆熊)曾為清代台灣秀才之一,他生育的九個兒子當中,有三個兒子都中秀才,長子秀才鄧瓊鳳(19世)生下鄧盛猶(20世),是鄧雨賢之父,家裡從小就寄予厚望,所以在他放棄教職,從事音樂創作的那幾年,他的太太常因為他必須要出入一些風月場所,有一段時間有很大的壓力。好在公公家教嚴謹,雖然同意兒子從事當時較不入流的音樂創作工作,但是一再叮嚀千萬不可以將外面的風花雪月帶入家庭。

身為客家人的鄧雨賢,1906年(明治39年)7月21日出生於桃園廳中壢支廳安平鎮區山仔頂莊(今桃園市平鎮區與龍潭區交界處),一直到1944年去世時,這個台灣作曲家,總共創作了將近一百首曲目,讓他在當時打開知名度的是第一手關鍵作品《大稻埕行進曲》,其他作品中,《雨夜花》、《望春風》、《月夜愁》、《四季紅》最為經典,這四首被人合稱為『四月望雨』。1942年因政治環境關係被迫改為日本名東田曉雨,他後來被譽為台灣歌謠之父、台灣民謠之父。

在日治時代末期,《望春風》、《雨夜花》等歌皆被強迫改編成日本軍歌,以鼓吹台灣人到南洋等地出征,當時鄧雨賢覺得創作受到壓抑,後來越來越少人買唱片,加上整個社會因為戰爭變得慌亂,1940年34歲時,他辭去唱片公司的工作,遷居新竹芎林避禍,後來在在芎林國小任教。1944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前夕,鄧雨賢因心肺疾病去世。

(影像來源:國家圖書館)

雖然一代音樂巨匠雖然已逝,但是在70年後的今日,他的作品還是傳頌在人間,陪我們度過許多時光。最近「春雨.臺灣歌謠的甘霖-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110紀念特展」,首度完整展出鄧雨賢所作〈閒花嘆〉珍貴手稿,現場可以看到鄧雨賢故事及歷史背景,呈現鄧雨賢銅像、老照片、簽名藏書、手稿譜、蟲膠唱片、當代留聲機2部等展品,有機會也可以多了解台灣民謠之父以及台灣民謠的故事。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戰狼》來襲,中國大陸軍旅片殺出重圍
對權威的服從 免于恐懼的自由
美國夢與中國夢
時代廣場將出現快閃森林
經濟作物結合文創 桐花祭行銷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