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在西方社會國家,看戲是一種常態性的文化,甚至在戲院林立的英國倫敦,當地人還會買戲劇的演出票劵作為各種節慶的禮物,因此,當地人很習慣三不五時和三五好友進戲院看戲。反觀亞洲看戲的的風潮萎靡許多,因此許多從事戲劇的工作人員常要絞盡腦汁為戲劇製作預算奔波,因為單靠票房收入常不足以維持財務平衡。

以最近台北藝術節的戲劇「西夏旅館蝴蝶書」為例,編導魏瑛娟雖然希望可以把著名小說家駱以軍這一部小說搬上舞台,但在評估預算之後,發現會有很大的財務問題,因此她只能告訴自己,如果有申請到藝文相關單位的補助才進行創作。歷經5年構思,很幸運的,她們有申請到補助,而且後來又受到台北藝術節的邀請演出,因此讓她們有更多機會跟民眾見面。

一齣戲的成型得來不易,究竟支撐一位劇場編導持續創作的動力是甚麼?興趣基本上是所有創作者往前邁進的最大的動力。魏瑛娟表示,因為自己非常喜歡這部小說裡面有關字的情節,因此產生很強的動力督促自己讓這個概念付諸實現。在駱以軍的原著小說當中,文字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西夏是在中國中世紀左右建國,他們與其他多數中原周遭民族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們有自己的文字,他們認為擁有自己的文字非常重要,因為這樣國家會比較容易強大。魏瑛娟坦承,因為自己本身被文字充滿力量以及想像力的特性所吸引,所以觀眾會發現在整齣戲當中,造字成了很重的部分。

這一部小說45萬字,編導嘗試用330分鐘,也就是5個半小時,透過戲劇演出的方式呈現,雖然總共分成上下兩捲,民眾可以分開來觀賞,但不管在導演創作過程、演員排練,以及民眾觀賞時都是一大挑戰。

除了補助收入,另一個財務來源就是售票,而一齣戲要賣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夠的吸引力。魏瑛娟總共邀集了10多位跨領域藝術家共同參與,結合戲劇、寫真、影像、音樂、聲響、燈光、空間裝置、拼貼、物件等藝術元素,打造出一個立體對話的空間,就連舞台搭建人員都表示,這樣的舞台設計在台灣還是第一遭,是很實驗性的舞台風格,讓觀眾產生一種另類的震撼感受。

這齣戲一開始編導就自己設計了7個文字,在陽捲的時候安排一個西夏文字藝術節,讓這些住在西夏旅館的旅客藉由看字猜謎以及男女辯論來探討自己是誰、父親是誰、自己從哪裡來以及將往哪裡去等身分認同問題。在陰捲的時候她舉辦一個台灣之光寫真比賽,讓主角透過這個比賽到7個不同顏色的房間攝影拍照,經歷不同的環境進而思考台灣之光是甚麼?何謂成功?以及自己該如何自我定位?一個講文字,一個講視覺,所以觀眾在觀看上下兩本時的感官效果也完全不同,這是一種對照的表演呈現。

在台灣從事藝術工作並不容易,財務是所有創作單位都會面臨的困難,雖然台灣推行文化治國,但以目前民眾參與的熱度來看,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養成足夠的觀眾族群,撐起票房市場。

20140904_梁瓈月_文創_興趣是支撐創作的動力 談「西夏旅館 蝴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