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永森/靜宜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

台灣面對少子化的危機,國內大學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導致許多私立大學可能面對關門或轉型的命運,對於此一現象,政府應該負起責任,而非藉由關閉私立大學,來解決招生不足的問題。因為現行大學招生名額都是由教育部核准的,招生人數不足應該讓市場機制去運作,而不是放任學生選校來淘汰招生不好的學校。由於目前大學無法自行決定學費,調整學費都需要教育部同意,這會影響大學的招生策略以及延聘優秀師資的經費來源,造成私立大學無法與國立大學競爭,因此,一些私立大學在這場學生爭奪戰中,就被犧牲了。

WJO

然而,學費的管控不只影響私校的招生,對整體國家的經濟,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許多學生家長可能會認為「薪資沒漲,所以學費也不應該漲」,可是,反過來講,企業主認為現在大學學費低,物價便宜,所以薪資也不用給太高。台灣現在的處境,就是政府一直用補貼或管制的措施來抑制物價上漲,連帶也造成我們的薪資水準無法提升。因為物價與薪資是有連帶關係,根據世界銀行調查,台灣的物價僅是全球平均物價的66.1%,比南韓、香港、新加坡低,甚至也比中國來得低,因此,台灣的薪資比起這些國家也相對低廉。雖然,政府一直鼓勵企業幫員工加薪,但是畢竟這種效果是有限的。因為企業如果無法賺取更高的收入,如何來支應調薪所增加的費用,因此,對於大學學費的調漲,政府應該適度放寬,讓市場機制來決定。也就是說,如果大學要大幅提高學費,學生也可以選擇到學費相對較便宜的學校就讀,讓市場供需來決定學校的去留,這樣可以讓有心辦學的大學,藉由調高學費,增加學校收入,來聘請國際一流的師資,吸引學生願意付高昂學費來就讀。以目前大學供過於求,按理大學不應該調高學費,否則更不容易招到學生,但是,對於辦學績效好的大學,不用擔心招生的學校,則可適度調高學費,政府也可以減少對這些學校的補助。至於招生不好的大學,則可以選擇降低學費來吸引學生就讀,藉由培養出口碑,增加未來學生就讀的意願。此外,為維持大學的教學品質,教育部仍可透過大學評鑑的機制,來隨時監督各大學的教學狀況。如果評鑑不佳,教育部可加強督導這些學校,必要時可減少其招生名額或停招,來做為管理的依據。如此,可以讓各大學自由發揮其治學理念,發展出獨特的教學環境,此外,政府要照顧低所得家庭的學生就讀大學,仍可透過各校提供的獎學金、繁星計畫或金融機構貸款等補助,讓有心念書的學生就讀大學。

 

延伸閱讀:

被卡住的高等教育

台灣的大學文憑在貶值,政府應加強把關大學生的素質與程度

大學教師拼升等會犧牲教學品質嗎?

政治介入學界-陽明與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