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胡慧馨

一本名為 “Abandoned America”(被放棄的美國)的攝影書籍,曾以寫實的圖片記錄美國境內遭荒廢的房舍與建築。其實,在富庶的美國,不單人口眾多的繁華大城,少不了被人遺忘在記憶冷宮、猶如廢墟的老舊社區,也有一些隨著某項產業興起、日後蕭條而沒落的都市。其中一個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負面訊息不斷的底特律(密西根州),另一個是曾為鋼鐵大城的匹茲堡(賓州),以及玻璃大城的托雷多(Toledo,俄亥俄州)。

通用汽車公司總部的摩天大樓群,成為底特律著名地標。(作者攝影)

通用汽車公司總部的摩天大樓群,成為底特律著名地標。(作者攝影)

因汽車產業大起大落的底特律

每座城市不同年代的建築,猶如樹幹的「年輪」,可以看出該城成長發展的軌跡。

從底特律「鍍金時代」(1870至1900年)的建築,到1929年竣工,內部以色彩繽紛的菱型磁磚、美洲原住民圖案裝飾得美輪美奐的「嘉德大樓」(Guardian Building),即能感受該城曾是全美交通重要樞紐和第四大城的昔日風華。

底特律的嘉德大樓反映昔日風華。(作者攝影)

底特律的嘉德大樓反映昔日風華。(作者攝影)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身為「民主兵工廠」而蓬勃發展的底特律;到了1960年代因嚴重的勞資衝突、工會抗爭、種族矛盾、警民對抗所造成的商業外移;與1970年代石油危機、日本汽車進駐造成的嚴重失業,導至城市人口從最高峰的185萬變為60多萬;2013年甚至淪為美國申請破產的最大城市,全美治安最危險的第二名城市。

底特律市區街景(作者攝影)

底特律市區街景(作者攝影)

不過,當步入底特律河畔的通用總部「通用汽車文藝復興中心」(GM Renaissance Center),佇立在光亮挑高的天花板下,仰望帷幕玻璃外高聳、向天延展的72層樓身,遙望一河之隔的加拿大,觀賞現場以圓型旋轉台展示夢幻新穎的豪華車款時,彷若置身在20世紀上半葉,由福特、通用、戴姆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締造的榮景,旋能了解這幾棟1977年由福特汽車出資建造、1996年由通用汽車購置,隨後大幅裝修、重新命名的摩天大樓群,何以是該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之一。

通用汽車文藝復興中心入口大廳,內有汽車展示區。

通用汽車文藝復興中心入口大廳,內有汽車展示區。

通用向來以重視汽車研發、重視外觀設計與偏好現代管理模式的經營策略著稱。在全盛時期,汽車市占率高達51%,曾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公司。不料,石油危機時沒有即時調整產品方向,忽略購買力下降的消費者偏好廉價、小型、省油的車款;通膨造成物料上漲,影響獲利;加上工會的強勢運作,以致人力成本、養老金、醫療保險負擔過重。

據資料顯示,2008年時,通用在職員工有26萬人,卻有每月領取高額終身福利的50萬名退休員工,導致在成立百年後(2009年)申請破產保護。

左:底特律市在週末舉辦的車展。右:通用汽車文藝復興中心一樓汽車展示旋轉台。(作者攝影)

左:底特律市在週末舉辦的車展。右:通用汽車文藝復興中心一樓汽車展示旋轉台。(作者攝影)

從現場展出的經典車款,可以看到90年代通用帶動車業風潮的空氣導流設計,研發的堅固車身、夜視鏡、衛星導航、以手機幫車主遙控車門,還有2007年發展的無人自動駕駛等功能,其重視創新的營運趨向,亦可從1986年收購英國蓮花汽車(隨後多次易主,現由中國吉利汽車占多數股份),爾後連續推出狀似電影《回到未來》的新穎車型看出。

2010年,申請破產保護的通用汽車再度上市,2019年在美國「財星」雜誌評選的全美500大公司中名列13,至今仍不斷和世界各車廠結盟合作。然而,通用汽車的重振旗鼓,仍無法讓底特律回到昔日汽車大城的榮景。

盛極一時的世界鋼都匹茲堡

另一座人口流失的知名都市,則為二戰期間協助美國海軍造船,有「世界鋼都」之稱的匹茲堡。

在此出生的名人包括:創辦卡內基鋼鐵公司,鋼鐵產量曾占全美總銷售量四分之一的安德魯‧卡內基;梅隆財團創辦人安德魯‧梅隆;西屋公司創辦人喬治‧威斯丁豪斯;世界食品巨頭的亨氏公司的亨利‧約翰‧亨氏;以及現代知名藝術家安迪‧沃佛。而著名的卡內基梅隆大學,就是合併卡內基和梅隆兩人建立的
學校而來。

匹茲堡大學,右圖為該校「學習大教堂」。(作者攝影)

匹茲堡大學,右圖為該校「學習大教堂」。(作者攝影)

二戰期間的1940年代,是匹茲堡鋼鐵業最興盛的時候,最多有20幾座鋼鐵廠,全美多達60萬名的鋼鐵工人。然而欣欣向榮的鋼鐵業並未持續太久,1962年Homestead工廠開始大量裁員,曾經一個週五有五分之一的白領勞工無預警遭解雇。這類情況直到1980年代更為嚴重,導致近70萬市民因鋼鐵業的衰退與人口外移,剩下高峰期的一半。

提到匹茲堡的鋼鐵業,不免想到至今影響甚鉅的大慈善家卡內基與他的名言:「一個人死時,如果擁有巨額財富,那就是一種恥辱。」不過1892年時,他對不滿降低工資發動罷工的工會工人,可沒那般友善。據資料顯示,他的手下嚴厲阻撓工會工人進廠,還要求州長出動民兵以槍鎮壓,導致多人死亡。

原本當時的公眾輿論是支持工人,但因一位無政府主義者的參與,讓工會受到詆毀,進而分裂,許多工人開始返回工廠,帶頭抗爭的工會領袖還以謀殺罪遭到起訴。縱使該位領袖最後未被定罪,但這場當時深受關注的勞資之戰,最後的贏家顯然是資方。

過去帶來榮景的鋼鐵廠,現在只剩下煉鐵的煙囪。(作者攝影)

過去帶來榮景的鋼鐵廠,現在只剩下煉鐵的煙囪。(作者攝影)

站在當初抗爭工人聚集的總部「The Post Building」,看著陳列的資料文件,才知此處曾有電報線,方便工人發送最新訊息給採訪記者。

卡內基在1901年66歲時,就售出鋼鐵公司的股份,頓時成為美國首富。1911年他創立「紐約卡內基基金會」,開始從事慈善事業。直至1919年他去世時,估計共捐出3億5千多萬美金。只是對早期曾在他旗下的工人而言,他生命最後20年的善行,仍無法消弭工人低薪、每天工作12小時、既沒福利、又沒退休金的宿怨。

托雷多的美術館(作者攝影)

托雷多的美術館(作者攝影)

玻璃製造中心托雷多受影響

另一座距離底特律一小時車程、位在俄亥俄州的托雷多(Toledo),19世紀後半葉是美國玻璃、家具等工業的主要製造中心,亦是五大湖區的重要港口。即便往事不堪回首,當時盛況仍可從該市知名美術館,主要贊助者是由玻璃業主成立的基金會,看出端倪。

1920年代受到經濟大蕭條的影響,該城亦受到打擊,但隨著底特律汽車產業的發展,算是衛星城的托雷多也打造出自己的汽車品牌「吉普」。只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由單項產業撐起的都市,勢必因時代需求的改變或產業的故步自封受到影響,以致汽車業的沒落也造成人口的流失。

匹茲堡大橋。(Photo by Willie Shaw on Unsplash)

匹茲堡大橋。(Photo by Willie Shaw on Unsplash)

瀕臨衰落的城市仍能絕地逢生

上述三座城市的發展與沒落,是否讓人聯想到聖經「萬事都有定時」的金句,感到「城市」也逃不開成長、衰微的生命週期?有別的是,城市是由不同世代、多種族群匯聚組成,其發展會隨著時代的新需求做出因應和調整。因此,近年不斷尋找新方向的底特律,透過舉辦不同的展覽,重整舊時建築活化觀光,加上現在是多個樂團的育成中心,每年可從電子音樂創作和表演,帶來豐沛的旅遊人口和收入,已大幅擺脫過去龐大債務造成的問題。

而匹茲堡雖曾因鋼鐵業的外移而沒落,但在匹茲堡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等高等學府的帶動下,已轉型成醫療、金融及高科技工業為主的都市。現今許多新穎的建築也逐漸脫去它老舊沉重的形象,展現煥然一新的風貌。

至於托雷多,因藝術博物館、動物園在美國頗富盛名,尤其玻璃收藏品、音樂和藝術深具吸引觀光的亮點。此外,隨著底特律經濟的復甦,附近優質大學培育的人才,一旦掌握時代需求的脈動和趨勢,依然可以發展新的產業。

縱使城市會因產業的蓬勃而生,因產業的消失沒落,但它不似「個人」肉體上的生老病死,最終只有死亡一途。因此,只要有新的世代、發明或創意,有適合的人才、環境、專業、產業配合,瀕臨衰落的城市仍然可以絕地逢生,在不同產業的生命週期中循環,找到城市發展的亮光或浴火重生的契機。

本圖/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美國城市的死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