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 鍾藝

說起北京,就不得不說說北京人兒的早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理,地域上的差別造就了完全不同的早餐世界。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想要知道最本地的味道是什麼,只需要鑽進一家當地的早餐鋪便能知曉。在中國飲食文化里,南方的細緻柔婉,北方的豪邁慷慨成為了人人周知的事實,然而這樣的文化差異不僅體現在正餐,在早餐上也已盡顯無遺。

未到北京,我想像裡的北京應該是冬天梧桐道裡熙熙攘攘的早餐鋪,早餐鋪的大鍋裡咕嚕咕嚕的燉煮著剛榨好的豆漿,一旁的油鍋正在翻滾著快要出爐的金燦燦的油條,而老闆,此時正熱情的用地道的北京腔招呼著前來吃早餐的街坊鄰居們。冬天的蕭瑟搭配上早餐的溫暖,這個場景在我腦袋裡上演了無數次,也因為嚮往這樣既溫馨又生活的場景,北京成為了我夢想的旅遊地。

來到北京的第一天早晨,我如迷妹一般和同行的小夥伴講述我對北京早餐難以抑制的嚮往,特別是豆漿油條,我無論如何也要吃上幾頓的。聽罷,小夥伴一臉訝異的看著我說,你確定你可以享受北京的豆漿?哦,不,是豆汁,不是豆漿。奇怪,豆汁有什麼不可以,我可是上山吃山,下海吃海的人啊!


南來順是北京早餐的一大聚集地,在這家百年老字號你可以吃到各種正宗的北京早餐:豆腐腦、炒肝、糖餅、燒餅、炒餅、豆汁、牛肉包子,一切應有盡有。快進店門,琳琅滿目的菜品讓人無從選擇,但只要是這種時候,回過頭看看當地人的餐桌上擺著什麼,你就知道該點什麼了。「老闆,一碗豆汁,一個牛肉漢堡,一份炒餅,一碗八寶粥。」就這樣,我端來幾大碗分量十足的食物,準備大快朵頤的吃一場。


豆汁,這是我這場美食評鑒不得不說的重頭戲。 回想我剛到北京許下的豪言壯語,只想說那時的我「少不更事」。豆汁是北京獨有的「吃食兒」,是製造綠豆粉絲的下腳料。顧名思義,它是由水磨綠豆製作粉絲或團粉時,把澱粉取出後剩下來的湯水,把這些湯水發酵,豆汁也就熬成了。當我剛開始聞豆汁的時候,因為發酵而產生的酸味,雖然奇怪但我還能接受,但嘗試第一口的時候,那感覺怎一個酸爽了得,口腔裡寫滿了「拒絕」兩字。敬告所有還未嘗試過豆汁的朋友們,豆汁絕對不是豆漿,它們差著十萬八千里!


除了豆汁,炒餅也是北京很有特色的食物,把大餅切成絲加蔬菜和肉末炒著吃,這獨特的做法是南方人難以想像的。雖然做法奇特,但食材本身沒有太多奇怪的味道,所以總體來說還是可以被外鄉人接受。八寶粥,這個起源於北方而盛產於全國的粥品,出乎了我的意料,大顆的花生和紅棗讓每一口八寶粥都必須經過認真的咀嚼,它沒了南方的細膩,多了北方的「彪悍」。

雖然我對食物的「接受域」很高,但北京的早餐真的「狂野」的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南方人頓覺無力。看看自己碗裡幾乎沒有動過的早餐,再看看隔壁桌吃的正酣的北京阿姨,我第一次感覺到了飲食文化給我建造的牆。對於這些早餐本身,它們不是不好吃,而是我們這些外鄉人還不能接受和認同。

我對北京梧桐道裡的早餐鋪依舊滿懷期待,只不過需要我多踏訪幾次北京,多喝幾次豆汁、吃幾次炒餅,才能享受到它的各中奧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