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陸子帆 圖片來源:肖申克的救贖電影海報
每次想看電影但不知道要看什麼的時候,就會再看一遍《肖申克的救贖》。第一次看時是上大學后,那時會覺得情節很精彩,看多了,慢慢就有更多的體會了。
想著想著,忽然覺得,在大學讀書就是一場救贖。若是在讀書時被體制化了,以為學校是監獄,可是離開了學校就會猛然發現自己不是離開了監獄,而是剛好才踏進監獄,就像老布重出“江湖”,老布自縊時的心情,有些人不能理解,為什麼獲得自由了,還要尋死?在監獄那麼多年不就為了重獲自由嗎?可是他得到的只是軀體上的自由,靈魂卻被禁錮了。行屍走肉的生活,某些人可以接受,可我寧願選擇像老布一樣。
在所謂的“監獄”裏,很多人不解安迪的所作所為,時而傻不拉唧地刻象棋;時而又頂撞獄警、在獄長辦公室放音樂般瘋癲…..,可是正所謂“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他是在為自己做救贖,默默地,堅持著。19年的禁錮,他在得知自己没有犯罪時,得到了心靈上的解脫,於他而言,在知道真相之前,軀體在哪裡都是一樣的,這不是重點,因為他沒有解開心中的枷鎖。忽然想起《麥田守望者》裏引用那個精神分析家的話:“不成熟的男人是可以為了某種偉大的事業壯烈地犧牲,而成熟的男人卻可以為了某種卑微的事情苟存於世”。
在大學裏,可以說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一個被體制化的過程,因此在這個大熔爐裏“生產”了很多沒有稜角、一個模樣的玩意兒,如老布;而那些被認為是像安迪般的異類學生,大多都有一個灑脫、自由的人生,至少可以隨著自己的想法而活著,但凡現在所說的成功的人,絕大多數都沒被體制化。
而我們很需要的就是在這個熔爐裏進行對自己的救贖。我不知自己有沒有被體制化,但是我一直隨著心裡所想而活著,雖然很多時候有很多潛規則的東西,可是能避免的都會儘量避免。有時候做的事情很多人難以理解,但是我卻很清楚自己在幹嘛,這就足夠了,畢竟猶如那句話說的:不必解釋太多,理解你的人不需要你解釋,不理解你的人不需要去解釋。瘋狂只是別人理解不了的正常,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瘋子”。嗯,我想是的。不過,很多所謂出格、瘋狂的行為,大家都想做的,只是擺脫不了一些固化的東西,如旁人的看法。什麼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能達到此種境界的卻不多,而我只是在去往的路上。我只是在對陷於一個病態環境的自己進行救贖而已。
大學時有一次讀到一篇日誌《學習是一項孤獨而崇高的事業》,其中有些話確實說道心坎上了:“有時候覺得幹嘛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把自己弄得這麼累,看著別人那麼刻苦也覺得不懂。想起高中班主任後來來西安看我是對我說的話,其實大學你混上四年也就過去了,畢業禮找份工作也不會覺得啥,唯一會覺得不同的是到了三十歲以後,你的發展會沒有後勁,那時候才後悔。我也不知道他說的對不對,但是是記下來了。很多老師也告訴我們大學要刻苦學習,很多過來人也說成績很重要,不去多想,他們的經驗總歸比我多,就這樣固執的走下去吧。”“大學時光多麼美好啊,人生中很少有這樣一段時間留給自己純粹學習,大學前有高考壓迫,大學後有工作有婚姻,唯獨大學是一段完全由自己把握的時光,我們可以把自己發展成為任何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機會就在自己手裡,這種感覺真爽!”我個人是挺認同這話的,人生路漫漫,跑得快不如跑得長久,要想有那麼一股深厚的後勁,沒有足夠的修煉是不行的。再簡單的事情,一直堅持下來就不簡單了,如果說有人在大學有多牛,各種獎項、各種牛人事蹟等我也許會佩服,但是要是有哪個學生能在大學裏每天堅持7點起床,從不間斷,我會更佩服他,即使他很普通、學習一般。那些說要堅持什麼什麼的,最後都有堅持下來的,不簡單。
所以,想想安迪用了19年的時間為自己做救贖,多麼不可思議!我也希望自己能救贖自己,能像安迪一樣在海邊修理著那艘破舊的遊艇,然後在無邊的海上飄蕩著。十分想在66號公路上開著凱迪拉克向著那路的盡頭馳騁著,或在大漠,或在戈壁,或在草原。喜歡這種感覺:在這樣的天地中行走著,侏儒都變成巨人,巨人也變成了侏儒。
對於有些人來說,大學是最後一個庇護所了,再不救贖,被體制化了,就要被困在“牢籠”了。即使出到在社會上,救贖還是要繼續的,尤其是對內心。
《明朝那些事兒》裡面有一句話: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想“成功”,但我想絕大部份的人都想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而不是別人人生裡的配角。前提是你能盡力地去拒絕你不想做的事,也就是儘可能有多的自由。我認同盧梭的自由觀:“人生而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中”,因此不管是軀體上還是心靈上,需要不斷的“救贖”,才能掙脫更多的枷鎖獲得很多的自由。人生就是一場“肖申克救贖”,更何况是又處在如此一個時代、如此的一個環境下呢!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