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方剡旨 

先講個古。

現在,職司領海與港岸安全、治安及救護的單位,是海洋委員會下轄的海巡署。但過去不是這樣。早年,現今海巡署的職能分散於很多單位。以核心的領海治安與港岸守備來說,分別就是保七總隊的水警及軍管區司令部兼海岸巡防司令部分而管之。

在那個年代,軍方的業務就是海岸巡防,不是海洋巡防,職權就只限於灘岸、港口的巡邏。沒有警察權的海巡部隊,要肩負既軍又警的「反走私、反偷渡、反滲透、反突擊」,但實際上卻是不軍不警的邊緣單位,爹不疼、娘不愛的棄嬰部隊。這樣的單位,在兵力大精簡的過程中,壓根討不到人力。位於天涯海角的各哨所長年處於缺兵、缺士還缺官的狀態。高度的人力緊缺,外加主要依靠夜間岸巡的原始方式來「手牽手護台灣」,還得應付形式主義興盛且無法替基層解決問題的上官視導,所以當年的海巡官兵都清楚,前面講的四大任務,都沒有第五任務「反督導」來得重要。

那樣一個資源稀少、士氣不佳單位,卻承擔了整個海岸線的國家安全,真正是個笑話。關鍵是,當年軍管區司令部的第二任司令李建中上將是個明白人。他知道科技才是戰勝的關鍵,任內力推「海神案」,力主以科技裝備填補海巡部隊的戰力空缺。但時值口蹄疫大爆發,海神案預算落空,李上將與時任參謀總長的羅本立在此一方面產生嚴重歧見,只能掛冠求去。一個腦袋清楚的上將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彼時海巡弟兄的處境,可想而知。

講了半天,都只是背景介紹,正文至此才開始。

要知道,國軍有所謂的天威測考,用以測驗特戰部隊能否完成滲透任務,同步也測驗各軍種與單位能否周全守備。這屬於一場戰技較量,對於職業軍官來說,是年度除卻裝檢、演習與下基地之外的大戲之一。攻擊方被稱為天威部隊,他們往往都是乘坐潛艦,在近海上浮後換乘橡皮艇來進行突破。灘岸守軍首當其衝,如果能攔截下天威部隊,那就是大功一件,順帶也讓後方友軍鬆一口氣。

ADDY8891
圖片取自:(FB 管碧玲 (kuanbiling)

可惜,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海巡部隊的一個哨所,面對的往往是長達數公里的海岸線,卻只有一、兩個伍的兵力在沙灘漫遊。走南就守不了北,走北就看不到南。至於瞭望哨,那種連夜視功能都沒有的望遠鏡,在漆黑的夜晚,純屬裝飾。而單兵夜視鏡,說白了,就是陸軍的汰除品,倍率低就算了,不少還有刮痕、瑕疵,頂個鳥用?而雷達呢,呵呵,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堆義務役的雷操手真能透過螢幕解讀到多少戰術資訊?

所以,天威測考對於當時的海巡部隊來說,基本就是只能被虐,被虐到大隊指揮官會叫阿兵哥洩人家天威部隊橡皮艇的氣來做最後的掙扎。然後,低科技、無資源部隊的眾家長官們,再回過頭來惡整哨所裡的弟兄出氣。

這古講完了,是將近三十年前的往事。之後,海洋巡防業務大整改,具備警察權且跳脫國防部的新單位,想來在預算上也不必受限(氣)那麼多了;當年,李上將科技護島的心願,應該能達成了才是。況且,民進黨總愛拿「海洋」做官樣文章,還把海巡署搞到了海委會之下,那麼顯然作為國境守備的要害單位,自然是供給充盈、戰力不凡才是。去年,海巡署才啟動了斥資48634400元,建構號稱能全方位、無死角監偵的「環島智慧型岸際監控系統」;這樣一筆將近5億的稅金支出,理應可以讓過去主依海巡弟兄人力「手牽手護台灣」的悲涼化作歷史灰燼才是。

怎知,近日一個在解放軍當過艇長的中國男子,給了我國海洋巡防一記響亮的耳光!

這人,可以用一艘小艇輕輕鬆鬆流浪到淡水,進了我方的領海、港口許久許久才被發現。一個人就抵掉整個天威部隊,盡顯我國海防的潰不成軍!當然,大家現在都把目光集中在海委會與海巡署,海巡署也不過祭出了10人的懲處名單,但說實話,這哪裡合理?

他可不是天威部隊,海巡也不是過去的海巡。這名阮姓前解放軍海軍軍官,如果是從潛艇上冒出來的,那還了得?因為他必然不會是搭乘我國海軍的潛艦!那麼,他從外海跑進來時,國防部跟海軍在幹嘛?睡覺嗎?如果今天進來的,是中國精銳特種部隊的滲透抑或斬首小組呢?甚至,有沒有可能,這艘被逮的小艇只是人家要我們逮的,同步已經有更為嚴重的突破了呢?

這種事情都可以發生,還能相信民進黨能抗中保台的,那純然就是智商問題了。我們可以發現,黨媒對於此事的報導與關注都非常低,不正是不想讓人民太在意嗎?黨,要大家都當金門王,對這樣嚴重的國安疏漏權充看不見。想來,真不需要Google Map,解放軍今後都可以輕鬆的流浪到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