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說話、唱歌、大笑不是很簡單的事嗎?不就是一張嘴就可以輕鬆完成,而且有不少研究指出,這些動嘴的事情還有益健康,例如:說話有活躍大腦,鍛鍊思維保持快速反應的作用;唱歌可以幫助大腦釋放壓力、緩解緊張情緒;大笑有提高血管彈性、降低心血管疾病、提升免疫力作用。

連說話、唱歌都很難完成,有可能是健康威脅

但對於有點年紀的銀髮族來說,這些簡單的事情往往在身體衰老或疾病發生時,是很難完成,更麻煩的是,這些動作因為稀鬆平常,使得一旁照顧的兒孫輩或外傭照顧者,無法理解背後的原因可能已經透露出健康威脅的徵兆,甚至有致命之虞。

無論說話唱歌或大笑,是喉嚨部位一連串神經系統,包含中樞神經、周邊神經、自律神經以及喉嚨口腔部位肌肉群黏液腺等功能所做的精密協調和控制,生理機轉既複雜又精密這是上天賦予的人體結構,若稍稍有些變化時,像是變得不愛說話、笑聲變小,或喝水會嗆咳,一般人會用「可能是年紀大了都會這樣」做合理解釋,而不會探討背後可能引發的健康威脅

頸部 疼痛 女人 按摩 脊柱 傷 頭 女 後面 健康 壞 人 肩 女 手 獨 治療 鍛煉 體 孤立 伸展 女孩 發 年輕 累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不要小看吃東西噎到,或許為口腔衰弱症

看到曾獲得廣播金鐘獎的31歲電台主持人陳思安在Threads發文透露,離世父親是吃粽子噎死,而家人覺得丟臉稱是心肌梗塞的新聞,心裡多有感慨,筆者父親生前居住美國,有一天突然接到電話,父親食用月餅後噎到,緊急送醫後死亡,診斷書登載心肺衰竭,當時父親因感染病毒出現營養不良症候群引發失智,聽家人說,他看到月餅,吵著要吃,給了一小塊吃,沒多久就噎到,緊急搶救時已經缺氧死亡。

當時,並不了解吃塊月餅噎到與氣管阻塞缺氧導致死亡之間的關聯性,日後寫到長輩吞嚥困難的文章,訪問到專研吞嚥障礙的醫師及語言治療師,方理解到噎到是口腔衰弱症狀,四十歲以後,控制吞嚥動作的肌肉群會在不知不覺中衰退,很容易誤嚥,常因自覺年紀還輕,有嗆到、咳嗽情形,只是一時不小心,以後多加注意就沒事了。若從身體自我防衛機制,嗆到、咳嗽是一種保護能力,一旦出現誤嚥,將水、食物進入氣管或肺部,靠哽嗆和咳嗽將入侵物排出去,就沒有生命問題。

喉嚨肌肉40歲就開始下降,及早鍛鍊才能安心進食

但是年齡增長至高齡,或因疾病、受傷或手術後發生口腔、喉嚨肌肉衰退時,喉嚨功能變差了,很容易將食物吞嚥至氣管,出現難以搶救的憾事。在喉嚨裡面,喉頭負責把關,會食物與空氣分開,喉頭前面有一個喉結,坐落在氣管與食道的分歧點上,有名「會厭軟骨」的組織,類似蓋子,吞嚥食物時,會厭軟骨會蓋上,避免食物進入氣管;呼吸或發聲時會張開。但當會厭軟骨硬化或其他因素無法正常蓋上時,食物容易掉入氣管,若能發生嗆咳,還有咳出來機會保有性命,若喉結肌肉逐漸衰弱,就有可能導致阻塞缺氧死亡,相信失智父親的喉結肌肉早已衰弱無力,會厭軟骨無法正常蓋上,誤嚥之後,就發生了致命憾事!

喉嚨部位的肌肉與其他部位肌肉一樣,從40歲就開始下降,平常應多鍛鍊喉嚨肌肉,高聲說話、常常練歌、多笑都是提高喉頭肌的好方法,盡可能讓會厭軟骨維持彈性,是能有效降低噎到或誤嚥的機率。家中兒孫輩照顧者或外傭照顧者更應好好觀察長輩是否常常有嗆咳、吞食不乾淨的問題,可以及早到復健科、牙科、耳鼻喉科或設有有吞嚥障礙中心的醫院就醫,會有專業團隊進行評估及訓練吞嚥技巧,才能讓長輩安心進食,避免噎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