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蔡孟峰 

台北市大直民宅塌陷,當晚市府官員和居民,就研判與附近正在施工的建設公司有關,執政黨彷彿撿到槍一樣,隔天立即揭露國民黨該選區立委,曾經收過肇事的建設公司政治獻金,意外的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反被揭發連自家的民意代表也曾經收受過,讓民眾質疑政治獻金法的意旨,究竟對價關係的分寸怎麼衡量。

在這次的事件發生後,許多民意代表都分別以不同方法關切,但在立場上,民代是在市政府、建商和居民以外的監督角色,即使居中協調也無法僭越市府公部門的職權,也沒有被所有居民授予唯一談判的權限,和民營建商之間,也只是協助傳達居民意見的立場。

所以民代能做的界限,就在為民喉舌或傳聲筒的邊緣之間遊走,但在事件發生以後,首要目標仍是如何協助善後為優先,但是事發隔天,執政黨發言人偕同立委參選人,就急著將矛頭指向藍營在該選區的立委,收受建商的政治獻金,對於居民過去的陳情置之不理。

ADDY7594
圖片取自:(FB  謝佩芬 )

這件事故出現「案外案」,也在市府追究責任向建商索賠,及協助住戶善後的同時,形成另一個藍綠攻防的焦點,然後從監察院政治獻金網站公開揭示的資料中,顯示台北市的藍綠民代都有收受來自建商的政治獻金,綠營還有一位縣市長也有,無異是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政治獻金法是企業或個人對候選人選舉的捐款,幾乎只要參與選舉的候選人,不分黨派都會開立一個政治獻金的金融帳戶,有的也以募款餐會提供政治獻金捐款的管道,但是政治獻金法有明文規範同一財團對同一候選人每年捐贈總額,尤其不得有利益輸送對價關係。

過去沒有政治獻金法之前,企業財團捐贈就被疑為有養「門神」的問題,有些候選人不分選舉時或平時,更藉名義向企業需索無度,遊走在關說和收賄的邊緣,多年前就發生多位立委被檢調搜索的案件,民代需要有所自覺,拿人錢不能手短,否則就是違悖民眾的託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