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騎鯨人 

近年來政府力推能源轉型,但根據審計部近日公布的決算報告指出,截至去年,包括太陽能、漁電共生、離岸風電、天然氣輸儲設施等重點推動項目,進度全都落後。太陽光電達成率僅約8成6;漁電共生執行近3年,目標容量連1成都未達;離岸風電建置,到2025年估達成率僅6成8;天然氣儲槽容積天數,2027年會趕不上法定天數。

其中尤其以漁電共生計畫最引人側目,執行3年,目標容量竟然連1成都未達成,三年多來,政府在許多埤塘圳路等水域空間建置太陽光電板,這種情形尤其在南部幾個鄉下縣市特別明顯,在地農漁民與居民正所謂苦不堪言。

ADDY7327
圖片取自:(FB 立法委員賴惠員

漁電共生計畫是一種將漁業與能源產業相結合的概念,通常是指在海洋或水體中設置太陽能板、風力發電機等可再生能源設施,並同時為養殖漁業提供空間。但是臺灣地小人稠,土地資源相對有限,政府尋求多元化利用農漁村地區,原本有其理想性以及美意。評估計畫時,更不能不嚴肅考量以下幾點:

生態環境保護:擴建光電板可能對當地生態系統產生不良影響。選擇安置光電板位置,必須儘量維護非破壞性,以最小化對當地動植物的干擾。過度建設光電板可能對這些美景造成破壞,進而影響當地的旅遊業和生活品質。

參與地方民眾:地方民眾、農漁民和當地居民應被視為主要利益關係人,其觀點和需求應該被納入考慮。

能源目標:如果計畫目標達成率如此的低,而且對當地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那麼政府可能需要重新評估其可行性,並尋找更為可持續的替代方案。

如今數年的光陰悄悄過去,國家財政也不知投入多少,像這樣的達成率,加上已經不知道累積多少的民怨,實在令人不得不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