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邕
小時候每年暑假一到,教會青少年團契的哥哥姊姊都會去坪林露營,我只能羨慕地看著一群人帶著帳篷和食材出門。3天後,看見大家帶著烤焦的膚色,笑容洋溢地回來,這是我對「坪林」的最初印象。
等我上了國中參加少年團契,終於也能加入坪林露營的行列,甚至在高中也擔任活動主辦人,規劃3、40多人的露營活動。
少年難忘的暑假團契活動
在那個沒什麼娛樂的年代,露營是相當健康又有趣的活動,尤其在坪林的溪水旁,玩水、游泳,划著充氣小艇,再把西瓜放在溪水中,到下午就有冰涼的西瓜可吃。
岸上搭了幾座大帳篷,幾次遇到大雨,躲在帳篷也不會淋到雨,明明早就玩得全身都濕了。白天太陽大,躲進帳篷裡不怕曬,而且溪邊有陣陣涼風,是舒服到可以小睡的。溪邊的石頭堆起來就是天然的灶,火升起來,放上帶來的鍋,烤肉、煮湯,各樣烹飪都不是問題。
除了這些動態活動,在這幾天和團契契友晨更、晚禱、小組時間,在大自然中與主親近,領受到的更為豐富,彼此的分享時光,也比關在室內討論開闊多了!
當年要到坪林,只有新店客運台北開往坪林這班車,客運行駛於北宜公路無止境的蜿蜒山路,而且車上人多,很難有座位可坐。這班客運後來改成公車綠12,路線縮短成新店開往坪林,每天往返各12班,繼續在北宜公路服務沿線的民眾。
因著北宜高完工,設立了坪林交流道,新增由新店上高速公路開往坪林的923公車,票價與時間都不到當年客運的一半,省時又舒服;於是在6月連假前夕,我就搭著923公車前往坪林。即便遇到連假前的車多擁擠,由於客運可行駛在特定車道,仍是一路暢行、很快就抵達坪林!
茶葉博物館成為坪林特色景點。(照片來源:新北市坪林茶業博物館 FB)
搭公車漫步茶鄉綠色山林
迥異於高速公路滿滿的車潮,這個小鎮依然安靜,人車稀少。坪林久未來訪,這次搭乘公車來,只為能漫步停留,好好地接近它。
公車總站旁有一間天主堂──坪林聖尼各老堂,1962年落成使用,教堂前有兩階的綠地,兩層樓高的教堂離馬路有綠地隔著,背後依著山,就像被綠色山林所包覆,整個平靜與祥和的氣氛,很有坪林的茶韻。
坪林聖尼各老堂。(作者攝影)
沿著教堂前的道路往溪邊走,會抵達坪林尾橋這座古典舊橋。1912年起,這座舊橋就擔任起連接北勢溪兩岸的重要任務,百年來歷經無數整修,主結構仍保留最初設計。橋墩座是船形流線造型,每一支橋墩因著溪流的方向角度略為不同,以減少強大溪水的衝擊力量。
坪林舊橋。(作者攝影)
坪林拱橋。(作者攝影)
百年橋梁年事已高,又太狹小,現僅供行人步行。舊橋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新橋,東側是1998年完成的坪林拱橋,採大跨距,不立橋墩於河中央;橋梁一旁牆面標示著「低碳坪林」,表達此地是翡翠水庫集水區,非常需要乾淨的環境。
動物會告訴我們這塊土地是否真的乾淨。坪林拱橋旁的幾棵樹,住著上百隻各種的鷺鳥;這幾棵樹離橋很近,行人能輕易看見鳥巢與幼鳥,相信這裡必是足夠友善的環境,才會讓多種鳥類在此生養眾多。
溪旁樹上滿滿的鷺鳥。(作者攝影)
左圖:樹上的鳥巢和幼鳥鳥蛋清晰可見。右圖:牛背鷺在溪邊安心覓食。(作者攝影)
水源保護區的兩大認證
新北市每一區的門牌,都有當地的特色圖案,坪林的門牌是一心二葉的茶葉,以及在地的保育類翡翠樹蛙。坪林是水源保護區,環境必須維持乾淨,茶類與樹蛙也都需要無污染的生長空間,兩者成為坪林優質環境的認證。
舊橋的西側是坪林新橋,1970年完工,是北宜公路上的重要橋梁。主要的商店街靠近橋頭林立,多數店家販賣坪林特產茶葉,彷彿約定俗成的採用茶綠色的招牌,連郵局的招牌也多了一心二葉的圖案。
左圖:坪林郵局字樣充滿茶意。右圖:坪林教會與鄰舍都採綠色招牌。(作者攝影)
一旁還有一間綠色招牌的教堂──坪林長老教會,教會今年5月剛迎來設教100週年,雖然百年來因著經費與傳道人的欠缺,聚會斷斷續續,但是從百年前撒下的福音種子,讓這塊純淨的土地上,依然有福音的果實。
過往年輕人最愛造訪、好山好水的坪林,茶香持續在此飄香,鷺鳥與樹蛙也享受著不受干擾的生活。很感恩能再次來到坪林的溪水旁,帶著茶香與平靜的喜悅,回到繁華的都市中。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聞茶香 漫步坪林溪水旁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