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麟書(台北信友堂會友)

墾丁,是國境之南最負盛名的景點,然而許多人的旅遊印象僅停留在畢業旅行或水上活動。月前與內人走訪墾丁進行兩天小旅行,透過當地豐富的自然生態地景,再次感受上帝的創造之美。

首站來到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佔地面積96.81公頃的海生館,是台灣第一大海洋生物館,展間分為古代海洋、海藻森林、深海水域、極地水域及探索教室五大區。當天館內到處是全台各地前來的中學生,導遊和解說員在不同的場館賣力為學生講解,寓教於樂,學生更易吸收。

海生館呈現豐富海底世界

其中的台灣水域館呈現與我們最密切的海洋,原來海底世界別有洞天,海星、海參、海膽及海兔靜靜地在此生存有千年之久,透過展館文字的敘述,得知它們作息生態,也讓我們對海洋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在海生館從不同視角觀賞各種魚類活動。

在海生館從不同視角觀賞各種魚類活動。

順著指標來到一座巨大的水族箱,蓄水量有100萬加侖,五顏六色不同魚類在水中悠遊,如鯊魚、魟魚、鰹魚及石斑等,讓人看了嘖嘖稱奇。沒多久,進入玻璃帷幕的海底隧道,各種魚類從四面八方穿梭經過,從不同視角觀賞各種魚類活動,更能見到其他海中生物及光澤艷麗的珊瑚礁;既是賞心悅目,又引人進入迥然不同的海底景觀。

在不遠處的一隅,發現有隻小白鯨獨自戲水遊玩,龐大的身軀悠游自在,忍不住用手機錄下一段影片,LINE給從小喜愛白鯨的女兒欣賞。

思想創世記的話:「起初,神創造天地。」「神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神就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神就賜福給這一切,說:滋生繁多,充滿海中的水……」神創造天地和海洋,除了讓人觀賞外,更重要的是要人善加管理。不要肆意汙染破壞海洋環境及濫捕魚類,造成災難性的後果,才不會愧對上帝交付給我們的責任。

船帆石彷彿正遠眺巴士海峽的海面活動。(作者攝影)

船帆石彷彿正遠眺巴士海峽的海面活動。(作者攝影)

珊瑚礁岩與碧海藍天輝映

次日一大早,我們參加一個6人小型旅遊團,沿著台26線行駛,途經墾丁國家公園,它的地標「大尖山」,挺拔尖聳,鶴立雞群,首先映入眼簾。旅行小巴飛馳在公路上,首站來到「船帆石」,從這個位置遠眺巴士海峽,彷彿巨石在監看整個海面的活動。

離此不遠處就是砂島,是面積約3公頃的貝殼海灘,受國家公園法保護,嚴禁閒人跨越進入,一片潔白亮麗的沙灘與湛藍的海水形成強烈的對比,使人驚嘆神創造天地奇妙的偉大。

左:台灣最南點標誌,象徵從陸地往海洋發展。右:砂島的潔白海灘。(作者攝影)

左:台灣最南點標誌,象徵從陸地往海洋發展。右:砂島的潔白海灘。(作者攝影)

緊接著來到台灣最南點、龍磐公園和風吹砂。「台灣最南點」即台灣本島地理上南端的極點,是巴士海峽和太平洋的交會處。在木造觀海平台立有一座水泥結構的意象標誌,外型如尖頂朝天的海螺,但從另一角度看去又像竹筍,象徵台灣精神將從陸地走向海洋發展,勇往直前。

龍磐公園,過去CNN新聞網曾評選它為亞洲地區最值得參訪的景點之一,下車後順著棧道行走至公園內,園區面對浩瀚的太平洋,一波波的白浪打在岸邊礁岩上,發出隆隆巨響,與強力的風聲互相較勁,讓人震撼。除了一望無際的草原,到處皆可看到珊瑚礁岩的隆起和崩落形成的岩崖,配上藍天、白雲、碧海成了絕美畫面。

作者攝於龍磐公園。

作者攝於龍磐公園。

風吹砂展現神創造可畏

至於風吹砂,當日歡迎我們最大的陣仗就是飛沙走石。記得中學地理課時,老師曾介紹過屏東的落山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發生的東北季風,從3000公尺高的中央山脈由北向南橫掃過來,越過恆春半島的大武山區,隨著地勢驟降至400公尺所產生的強烈巨風。

當時在課堂只是聽聽而已,及至親身體驗,才知它的威力如此兇猛令人終身難忘;人被吹得站立不住,摩托車一輛輛在路旁推著走,稍不留神,帽子吹得跟風跑,結果直接落海,所見場面極為混亂。

聖經出埃及記也曾提及威猛大風,「摩西向海伸杖,耶和華便用大東風,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開,海就成了乾地。」(出埃及記十四章21節)這種大自然現象是上帝創造的一部份,祂所施行的奇蹟,可頌可畏,要將一切榮耀歸給祂。

鎮守南方海域的鵝鑾鼻燈塔。(左圖作者攝影)

鎮守南方海域的鵝鑾鼻燈塔。(左圖作者攝影)

鵝鑾鼻燈塔列台灣八景

接續的行程是鵝鑾鼻公園,位在台灣南端一個岬角上。鵝鑾鼻最美的景點就是那座白色燈塔,塔高4層,標高50公尺,過去曾是遠東最大的武裝燈塔,如今仍是一座堅實堡壘,四周圍牆環繞,牆外有壕溝像是護城河,遠望白色城堡非常亮眼,是台灣南端最明顯的標誌,被譽為台灣八景之一。

鵝鑾鼻燈塔於1883年落成,迄今剛好140歲,換了幾位主人──清領、日治到現在的中華民國,但它仍屹立鎮守南方海域,繼續發光發亮,被國際媒體譽為「東亞之光」。目前經過附近海域的商船雖具有先進設備,但仍須利用它來導航,以免誤撞附近暗礁,導致船隻擱淺。燈塔不畏風雨,每天盡忠職守,令人欽佩。

左:貓鼻頭廣場的土黃色貓咪巨型雕塑。右:貓鼻頭的珊瑚礁岩貌似一隻蹲仆的貓。(作者攝影)

左:貓鼻頭廣場的土黃色貓咪巨型雕塑。右:貓鼻頭的珊瑚礁岩貌似一隻蹲仆的貓。(作者攝影)

貓鼻頭見證海蝕奇景

離開恆春半島前,我們又參訪最後一個景點──貓鼻頭,因附近有一滾落的巨型珊瑚礁岩躺臥在海岸,貌似一隻蹲仆的貓而得名。

入園後,首先看到廣場擺設各種不同動物的造型,全是用草編織而成,其中有隻老鷹像是斷了一邊羽翼,仍撐著站立,不受大風衝擊影響。既然是貓鼻頭,貓的元素就不可少,視線不遠處有一巨型雕塑的黃貓,像是剛睡醒的樣子,狀極可愛,變成園區內照相打卡的亮點。

貓鼻頭讓人印象深刻就是它特殊地景,附近海岸線到處是珊瑚礁岩,受到海風不斷吹拂和海蝕現象影響,產生了海蝕礁、海蝕溝、海蝕洞、海蝕壺穴、群礁等,是一處大自然的地理教室。

一趟走來發現恆春半島處處是景──碧海藍天、白色沙灘、黑色珊瑚礁,以及受風剪影響下,長不高的草叢和樹木,構成一幅美麗的畫作,也讓我驚艷台灣美麗天然的一面,不禁要從心裡發出一聲讚嘆:「Formosa──美麗之島」。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悠遊國境之南的山海世界──墾丁自然生態二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