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王建得主任提醒,血小板減少症患者應避免激烈運動、減少碰撞

兒童平時玩耍碰撞難免產生瘀青,但如果瘀青經常出現就要注意了!一名母親近一個月發現6歲女兒身上的瘀青變多,連腹部、胸部這些較不會碰撞的部位都有瘀青,身上的瘀青不僅招來同學異樣的眼光,也讓女童心理產生壓力。經檢查後發現確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所幸目前透過藥物積極治療,讓女童可以正常生活、安心玩耍,維持童年的生活品質。

莫名瘀青或紅斑,可能是免疫系統錯亂

台中榮總罕見疾病暨血友病中心王建得主任表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Immune thrombocytopenia),主要原因之一是免疫失調導致免疫系統去攻擊自己的血小板,而造成血小板減少的現象,兒童免疫失調的成因多與病毒感染有關。50%的病童在發病後一個月內可自行痊癒,但10至20%病童一年內仍無法矯正免疫性血小板低下,即為慢性血小板低下症患者。常見症狀包含身上出現一粒粒的出血點,或是瘀青、紫斑;較嚴重者會流鼻血、牙齦出血,成年女性甚至會月經異常出血。成人若血小板減少應留意,可能為免疫性疾病的前兆或是其他感染性或惡性疾病引發的血小板減少。

治療日新月異 助恢復生活品質及自信

王建得進一步表示,過去血小板減少症急性期第一線用藥為注射免疫球蛋白,或類固醇,若治療無效可能考慮以單株抗體、免疫抑制劑或切脾等以控制病情,雖然副作用常會影響生活品質,但許多患者仍礙於病情控制不得不治療。後來隨著血小板增生劑的問世,為這群患者的治療困境帶來其他的選擇,目前台灣有口服與針劑可選擇。血小板增生劑的作用原理是從骨髓製造出更多血小板,提升血小板數值,其可能伴隨的副作用包含疲倦、頭痛、噁心、肌肉疼痛等,不過整體而言患者仍保有不錯的生活品質。

前述女童就是一個例子,她在確診後,因時常入院注射免疫球蛋白,而影響學業進度;長期服用類固醇也讓父母相當不捨;在使用血小板增生劑治療後,只要定期用藥、回診追蹤血小板指數,女童也可以跟正常人一樣,開心生活。

積極治療、改變生活型態與ITP共處

王建得提醒,血小板減少症患者應避免激烈運動、減少碰撞。除了按時用藥外,病況穩定者仍應定期回診;若出現急性症狀,應提前回診治療。也呼籲,若出現不明瘀青、紫斑等相關症狀,應儘速至各大醫療院所血液科就診,才能及早發現,把握治療時機。

本圖/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女童腹部、背部莫名瘀青 原來是缺少了「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