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張孝珺 

台灣2,300萬人當中,到底有多少人已經智了??一百多萬人已智,而全台灣65歲以上高齡者,卻只有不到四百萬人。若依銀髮族人口與智症患者做比對,超過四分之一的比例相當可觀。

事實上,衛生福利部表示:在2019年我國因智症就醫者,以65歲以上者占96.3%;因智症相關疾病於健保特約院所門診三次以上,或曾就醫人數共計 23.5萬人。國健署並於2022.08.18發布在官網新聞宣稱:我國智人口將超過30萬,其中9665歲以上年者。 

納入體系的智患者都顧不了,為何還要自討苦吃去尋找智者

因為的困境不是高齡社會造成的,而是放任年者順其自然地惡化;沒有讓年者的症狀維持在輕症,導致一旦家屬將年者送醫時,已是重症患者並無法生活自理,需要旁人期高能量的看護,這才是人力不足或,家屬顧經濟負擔沉重的主因。

110年當時的衛福部次薛瑞元在立法院2.0公聽會表示:自10911月至11010月使用服務人數約37萬人,經查110基金編列720億元,亦即政府一年平均為每位對象支付約19.4萬元,許多重症患者家屬認為補助不夠,這是當然的,重症對象每年補助434,160元(36,180X 12月),然而單單是洗澡這個服務項目,一年洗澡就要花費近12萬,怎麼會夠呢?

醫療保健 治療 台灣 醫 援助 復原 損失 頭腦 健康 家 病人 一起 援助 醫藥 跟班 信 關懷 兩個人 居民 護士 關懷 老 支持 在室內 退休 前輩 復甦 協助 記憶 護理 醫生 磚 老年 物理 訓練 亞洲人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尋找智者的意義在於:找得到,才能幫得到。換句話說,找到「智者後,施以介入項目使家屬與未被診斷出的智老人改變既有的觀念,令他們得到讓輕症維持在輕症的機會。

難道家屬對年者的認知狀況都不知道嗎?筆者326日參與中興大學舉辦的台中扶輪社2023年會市集時,發現許多家屬表示,他們其實有發覺家中輩怪怪的,換言之,的年者自己或家屬多半心中已有察覺,只是礙於各種心理或其他個人因素而不願就醫。或許是聽聞「智症無藥可救」致使他們放棄求救,也或許正如國際智症協會(ADI2022.9.21發表之《2022年全球阿茲海默症報告》顯示:62%家屬認為患有智症的家人在接受診斷後,除了初步提供的資訊,並未獲得後續的支援。

ADI估計全球有75%智症患者未被診斷出來,而在一些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這一比例被認為高達90%。本文將台灣設定為高收入國家,即只有75%智症患者未被診斷出來,故下圖示以此表達相關概念。

ADI2022年全球阿茲海默症報告》主要是探討診斷後的支持問題,但是,診斷僅是疾病發展過程的第一步,診斷後的支持,才是一個令人頭疼的領域,根據這份報告顯示過半的患者與家屬都認為:並沒有相關的支持的系統。

總之,筆者觀察到政府與民間組織都有提供許多動動手、動動腳之類的運動或手工藝,與社會參與等活動,若說沒有相關的支持系統,似乎有欠公允;準確地來說,應該是沒有提供「有效的」訓練活動,無法讓對象擁有維持生活自理的能力。以此之見,政府或社會為解決困境,應積極尋找智者並多方尋求「有效的」訓練方式,以促使者的症狀維持在輕症;輕症多半具有生活自理能力,故而家屬能降低顧壓力,方不致發生顧殺人之社會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