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禮記.禮運》

王世欽牧師2010年領銜創立「好牧人全人關顧協會」,以諸般智慧,照顧社會中有需要的大、小朋友,透過實務的行動,讓上述這段經典名句,一步一腳印將想法變為可能。

「協會的所有工作都是從零開始,若非上帝帶領,不可能一無所缺的服事直到如今,」他娓娓道來,神對該協會的心意與帶領,要從一顆願意的心、一通電話、500公斤米糧開始說起…

看見異象,付諸行動

最初,王世欽的事奉歷程與許多人相同,蒙召、獻身、從中台神學院畢業後,受差派前往有需要的教會服事。

前去牧養的教會,在社區宣教工作上收得很好的果效,再加上中台神學院的校風傳統,就是鼓勵全校師生一同走入社區服事。綜合以上,讓王世欽敏銳地察覺,「從年幼到年老、從出生到逝世,生命在每個階段都有獨特的挑戰與需求,也都會有人需要被關懷和照顧。」

起心動念後,王世欽邀請幾位與中台神學院同有淵源的牧者,參與創立協會的工作。

他們清楚了解,若只有「單純的關懷」,有時無法真的幫上忙,因此協會也要做到實際層面的身心靈照顧,這就讓協會在命名時寫的不只是「全人照顧」,而是要達到「全人關顧」的面向,將名字定為「好牧人全人關顧協會」來表明心志。 

資源有限但神是無限

「在當時,一群畢業不久的神學生,有的真的很有限。」王世欽回顧,在歷練和資源都十分限縮的狀態下開始新事工,周遭親友都認為前景堪慮。

  • news-details
  • 協會的事工最初從送餐做起,10多年來不曾間斷,會使命必達的將新鮮餐點送到長者手上。(圖/好牧人全人關顧協會 提供)
  • news-details
  • 王世欽表示,感謝神,在這兩年疫情嚴峻時刻,送餐工作仍能符合各種規範與查核,不致中斷的每日親送。(圖/好牧人全人關顧協會 提供)

早期協會的開拓同工,就是3個家庭共10人,商量後決定從社區供餐開始做起,提供失業者、身心障礙人士有溫飽的一餐。為此,即便核心成員極少,卻還是承租了400坪的場地使用。

租用大場地,連帶會有較高的租金支出,而食材費用同樣是高額且每日迫在眉睫的需要。

王世欽說,起先採買了一包20公斤的白米,沒想到10多天就消耗殆盡。發現原來供餐需要的食材份量是如此之大,讓協會在用完第一包米之後,就很擔心經費要從哪來。

雖然人總有掛慮,然而王世欽表示,他相信:「若這項事工是符合神的心意,那祂開了門就不會關。反之,若是人所做的工不是神國的需要,那就自然而然的結束吧,上帝的旨意我們順服,很快就結束也不會沒有面子的。」

信心帶來的神蹟,在第二包米即將吃完時出現!王世欽回顧,那天下班前,他和同工討論了一下,發現這包米吃完就沒有錢再買了,「那時我就邀請大家一起為此事禱告,願神的心意顯明在當中。」

禱告完不久,王世欽接到了一通電話,致電那方問:「你們有在做供餐嗎?」王世欽回覆「有」,對方就接著再問了他們的需要。

聽到提問,王世欽說他當時想了一下,很快的就做出估算,「一個月大概需要40公斤,12個月是480公斤,保險起見要再預備一些,那就整數,500公斤好了。」

王世欽客氣地告知了對方一年需要500公斤白米,對方聽完後只冷淡的說了聲「噢」,就掛斷電話。

來電者最後淡漠的態度,當下讓王世欽認為,「對方好像聽到後很不開心。看來大概是沒下文,但也只能這樣了。」

  • news-details
  • 歷經草創初期的無名善心人士即時供應米糧,協會一路走來都會時常收到各方捐贈的食材,例如有市場攤販願意在能力內盡力擺上自己所有。(圖/好牧人全人關顧協會 提供)

沒想到,隔日早上9點,突然有位貨車司機走進辦公室詢問:「米要下在哪裡?」王世欽本來有些摸不著頭緒,表示協會沒有買米啊?

這時司機只說,有人要他送500公斤的米過來,協會只要負責簽收就好。

直至今日,王世欽仍不知道當年來電送米的人是誰,但,即時米糧的到來,彷彿彰示著神的心意與帶領。而好牧人關顧協會從那時到如今,再也不曾發生缺乏的窘境,每每都會有人主動送來食材,讓餐點能即時上桌。

「甚至,連這兩年疫情當頭,最困難、限制最多的時刻,也從未停下服事他人的腳步。」

超過所求所想的供應

好牧人關顧協會在創會地址服事了5個年頭後,依照原訂契約,本來還可再租賃一年才需重新議約,沒料到房東臨時說要將房子收回自用,表明願意賠償違約金,但要請他們盡快搬離。

  • news-details
  • 供餐食材的另一種來源,則是企業邀請員工一同參與捐贈。(圖/好牧人全人關顧協會 提供)

「臨時要找一個可以容納30至50人同時聚會的場地,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王世欽說明,原先協會的事工配置就是以400坪大小做規劃,這讓搬遷時的門檻變高,不太適合租用一般民宅。

搬遷大限的倒數幾天,王世欽在主日禮拜後說道:「這次是我們在這個場地的最後一次聚集,目前我們還是沒有找到新地點。之後可能就先改到附近的公園聚會、隨機應變了。」

禮拜後,有位社區內還未受浸、但會持續前來聚會的70多歲老媽媽前來詢問,「牧師,我都會到教會參加很多活動,那我可不可以當基督徒呢?」

起先,王世欽對於這位老姊妹的詢問有些詫異,除了信仰造就的部分需要為她做適合規劃;年長者願意改換信仰的人不多,也需與兒孫們作些告知,以免有人對此疑義、傷了家族的和氣。

老姊妹聽了牧師的建議,也邀約兒孫們一同前來教會討論。沒料到,談話過程中老姊妹的兒子聽到教會的需要,便告知牧師,由新光人壽持有的大樓(協會現址)剛好要出租,急的話可以先給鑰匙讓他們使用,後續再完成簽約的部分即可

「感謝神!總有又快又好的即時供應!」王世欽表示,新光人壽是有規模、有體制的企業集團,和這樣的單位打契約,一般會要經過很多的程序才能完成,若按照程序走肯定來不及,惟有神能做這樣的安排,又一次奇妙供應協會需要、為事工打開一扇扇鎖上的大門。

縱然目前協會現址的單一樓層坪數,遠不及過去既有大小,然而,王世欽表示,神讓協會能租下該大樓的二樓與四樓使用,再加上陸續有將事工內容細分,可依性質於不同地點租借適合的場地使用,「當然,搬家時有送出一些器材設施,可是整體而言,現在協會使用的場地比400坪更大,事工不斷的擴張。」

藉由事工彰顯神的愛

成立迄今,好牧人全人關顧協會投入供餐、高齡關懷據點、課後照顧班、飛行少年關顧、弱勢族群的職場增能、新住民關懷據點……等多元事工。

  • news-details
  • 照顧長者也是協會的重要事工之一,目前將其中一樓層規劃為老人日托中心,會定期舉辦健康促進活動,歡迎長輩們前往參加。(圖/好牧人全人關顧協會 提供)

王世欽提醒,固然聖教教導提醒我們,要做慈惠工作、要照顧老弱婦孺;不過,「這些工作不只是以基督信仰立基的單位,或基督徒才會投入,社會中有很多資源已挹注於此。而且若單單只是行善,有時反而會過於弱化受助者、讓他們更多依賴救助,不願意自己努力改變。」

聖經中最大的誡命是「愛」,要愛人更要愛神,各樣的工作都不該僅是服務有需要的人,還要讓他們從中看見基督、渴慕從神而來的愛與真理,正如馬太福音6:33教導,「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王世欽也說,在慕道友信主後,「有溫度的陪伴,要更重於只傳授與教導真理。」畢竟,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都會遭遇高山低谷,「高峰時,有沒有信主都可能覺得自己是金槍不壞之身;低谷時,即便是基督徒仍可能會軟弱無力。」惟有弟兄姊妹們持續的關懷陪伴,從中讓信仰實踐、落實在生活當中,走過一次次的歷程,基督的身量就能在生命中紮根成長。

  • news-details
  • 王世欽也樂於分享經驗,期待幫助更多有志一同的單位投入全人關顧的工作。(圖/好牧人全人關顧協會 提供)

「目前協會除了會努力維持事工的如常運作,我們也很願意分享經驗,讓有志者一同加入關顧需要者的行列中!」王世欽補充,「當然,我們也順服面對事工中可能有的起伏變化、順服上帝的帶領。只要是上帝容許發生的,我們全然接納。」

本圖/文由「基督教今日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慈惠將收攤?神秘電話送來一年米糧、即時鑰匙開新家:資源有限神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