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Dr. Phoebe

P提問:你從小就知道未來要走醫的路嗎?或者一路被虎媽要求?我想知道如何引導孩子走他要走的專業。

親愛的P你好,

謝謝你的來信,這不是我第一次被問到類似問題,但是我要澄清一下,虎媽從小到大逼我念書是事實,但是從沒要求我走哪一行。虎媽跟家父都不是醫師出身,只是湊巧的我和兄長都走這行。與其說引導孩子走他要走的專業(或職業),倒不如說,「如何陪伴孩子找出他所愛的工作職涯」。

我台灣父母喜歡幫孩子規劃籌謀,卻不喜歡給孩子太多選擇。導致於許多人長大以後,要不就是跟著父母規劃的人生路徑,要不就是大叛逆大翻轉跟父母決裂。可是等到按部就班考上該考上的大學,在選擇出路時,不習慣選擇的我們卻容易感到迷惘,因為不知道擅長或喜愛的方向。事實上,摸索自身的長處和喜好是段過程,這個過程很多時候也包括必須容許自己失敗、碰壁,和不斷重來。

我在大學時期,只知道對醫療產業有興趣,卻不知道哪個面向。我花了很多課餘和暑假時間在醫院當志工(幫病人清大便)、見習牙醫診所、到藥廠實習、以及跟教授做研究等。在這段過程中,我發現我喜歡跟人相處聊天,不喜歡做研究,更不想值班,也是這樣讓我選擇上牙醫系。在工作多年後我也能誠實的說,即便洗牙鑽牙補牙的生活很多人覺得重複性高,我卻永遠覺得自己在工作上還有精進和挑戰的空間。而面對每個病人的相處和聊天,都是我工作中的亮點,讓我樂此不疲。

根據紐時暢銷書《原子習慣》中所說,人類應該不斷的在舊有領域中求創新和改變,才得以更加進步豐碩。這不代表你必須馬上辭掉工作去流浪追尋靈感,反之,谷歌要求員工花80%的時間在自身擅長的工作上,20%的時間去摸索創新,也是在這20%的地方開發出AdWords和Gmail。作者表示,太簡單容易或太過困難都會讓人容易喊停,這是所謂的Goldilocks Rule,人類意志力通常在剛剛好能夠克服的難度中達到頂點。進步也是個精巧的平衡點,讓你在不陷入日復一日完全沒改變的無趣當中,而是不斷迎來挑戰才能在領域中感到滿足。心理學上,人性渴望最好落在50/50中間,一半的winning成功率讓你會繼續待在這一行,50的渴望wanting留給進步的空間。

ADDY3504

另外一本書《安靜,就是力量》(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的作者Susan Cain是哈佛法律系畢業的律師,雖說個性內向,卻把她身為內向人的穩定和按兵不動讓她把工作做到最好。她在書中的篇章裡,在探討如何找出自己有感覺的職涯時,有幾個小撇步給人參考:

第一,回溯你是孩童時期,你最喜歡做的事情或是志願是甚麼?雖說這類的答案通常天馬行空,但會讓你找到一些蛛絲馬跡。舉例來說,如果是消防員,是哪個面向吸引你?幫助人?有挑戰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在幼稚園時最想做的事情是當空服員,除了因為覺得航空公司的空服員很正以外,是(在我當初看來)可以到處飛翔探險,還可以幫助別人。

第二,發掘哪類型的工作或學習吸引你?回首看在大學時期,我其實不愛理組的課程,卻硬生生的走第三類組有夠硬的分子生物系。但是現在回頭看,發現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幾乎都不是第三類組的生物化學,反倒是人文歷史科別學到的東西。

最後,捫心自問,你羨慕的東西是甚麼?作者表示,忌妒是個醜陋的情緒,但是它卻無比真實。我們通常我們沒有並且最羨慕渴望的東西。作者Susan Cain分享一個小故事,她的同行曾經因為沒有被中選在最高法院前辯論而感到不平。作者原本她還沾沾自喜覺得同行小鼻子小眼睛,不像我這麼大度。後來卻發現,「我的大度其實不太真誠,我不在乎在最高法院前亮相的機會是因為我志不在此。如果問我羨慕甚麼,我會說是成為作家或心理學家的大學同學們。也是因為這個發現,讓我現在結合這兩個面向成為撰寫心理學的作家。」

Susan Cain當初從律師斜槓成為作家的心路歷程讓我心有戚戚焉,在我工作一段時間後,開始有一種蠢蠢欲動的不滿足感。或許是當初嘗試懷孕卻沒能迅速擁有結果,又或者是當我同業都迫不及待去開診所時,我卻沒有這樣的動力。我開始旅行,也開始用業餘的時間摸索興趣,無論烹飪烤餅乾甚至是園藝我都嘗試過。最後卻發現我對人性和心理有極大的興趣,而寫作是探索這些地帶的出口,也是對我來說極為療癒的過程,就這樣意外開啟我寫作的斜槓生活。

還記得在NYU畢業典禮的那天,主講教授要我們環顧四周觀看坐在林肯中心裡面,所有來觀禮的家人朋友們,並且說,「永遠記得,是這些人幫助你完成學業的。」無論孩子最終選擇的面向為何,他最需要的,是在摸索碰壁時,有個包容他的港灣,能訴苦傾訴的管道,和永遠等他歇息的家。虎媽在我長大之後放手得很徹底,但是只要我一通越洋電話,永遠願意聽我哭訴,接收我的淚水,並且陪我禱告。在虎媽眼中,我是否得以完成學業都在上帝手中,於是她寄託希望於信仰,也給我無條件地陪伴而非引導。而這樣的陪伴,讓我往前飛翔闖蕩時擁有安定的力量,正是我所需要的。

最後,親愛的P,行行出狀元,祝福你和你孩子在摸索的過程中,心是貼近的,並且在他找到工作職涯甚至是功成名就之後,你也得以一同分享她或他成功的喜悅。

(延伸閱讀:既精彩又寂寞的第三文化小孩學會說不的界線教學101人情味兩三事說話爭取的藝術如何在美國避免和面對歧視遠距離戀愛行不行一切都從清大便開始菜鳥新移民vs.歸國留學生留學的預備,虎媽的戰果虎媽放手的勇氣如何融入美國的聊天文化如何當個臨時的在地人ABC vs 小留學生 紐約客的美麗與哀愁美國約會網站大作戰

Dr. Phoebe的臉書更多Dr. Phoebe的文章關注Dr. Phoebe的哀居

想聽美國女人悄悄話請看<美國女子學>,美國旅行資訊請看<在地人玩美西>,美國文化分析請看<美國人的真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