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比起三高、肥胖、抽菸等顯而易見的腦中風危險因子,心房顫動無聲無息,卻也更加可畏。

平時一向健康的張先生居然中風了,不但張先生本人大感訝異,張先生的家人朋友也都百思不得其解,畢竟張先生沒有「三高」疾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不菸不酒,體態適中,甚至還有規律運動的習慣,堪稱是養生保健模範生。

缺血性腦中風 心房顫動傷害不可逆

張先生在某天下午突然發覺自己的單側指尖麻木、抓握也變得較為無力,經過一個晚上靜觀其變也不見好轉,次日決定到神經科門診問個明白。由於「突發性的神經學症狀」伴隨有急性腦中風的疑慮,神經科醫師將張先生轉介至急診。

經過急診、住院一連串的檢查,張先生被診斷為缺血性腦中風,中風的原因來由於「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疾病 無聲無息不容小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廷儀表示,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依盛行率調查,估計約2%的民眾曾經有過心房顫動的發生,而且隨著年紀增加,心房顫動發生比率也增加;當心房組織內產生不正常放電,導致心房收縮得忽快忽慢,是為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除了可能導致心悸、胸悶、血壓降低等症狀外,更將使血液於心房內產生擾流、凝集為血栓,當血栓隨著血流流出心臟,便容易堵塞血管造成器官栓塞,如栓塞於腦部便是心因性腦中風;比起三高、肥胖、抽菸等顯而易見的腦中風危險因子,心房顫動無聲無息,卻也更加可畏。

預防心房顫動 規律用藥追蹤

徐廷儀醫師提醒,心房顫動的危險因子包含年長、高血壓、心衰竭、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此外,一旦診斷出心房顫動,患者需要規律服用「抗凝血劑」,避免血液凝集產生血栓。規律服藥及回診、密切留意抗凝血劑療效與副作用,是長久與心房顫動和平相伴的秘訣,也是患者與主治醫師共同的功課。

本圖/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心房顫動來無聲息 恐成腦中風隱形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