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嗎?不用上健身房也沒關係,其實只要每天散步就能促進健康。

但當你出門散步時,會不會覺得在街頭散步根本是一種折磨。因為有些路段完全沒有人行道;就算有人行道,上面也時常停滿了機車,行人總是要繞道而行,甚至必須與汽車爭道,走在馬路上。

其實不只在台灣,很多地方的街道都不適合行走。而為了鼓勵人們多出門走走,世界衛生組織於 2017 年提供了指導原則,希望各城市透過改造公共空間來促進積極的生活方式。

積極的生活方式

英國公共衛生專家桑德斯(Lucy Saunders)指出,有證據表明,身體健康的人不一定是使用大量體育設施或特別熱衷運動的人。

她解釋說,「人們一直關注於透過體育活動,促進身體健康,而實際上,身體健康的人往往是那些別無選擇,只能保持活躍的人,因為運動已經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

而為了鼓勵積極的生活方式,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運動,城市設計起著關鍵作用。

身為公共衛生專家的桑德斯,同時也是城市規劃師和交通規劃師,透過對城市空間與人類健康的研究,她於 2011 年提出了「健康街道」(Healthy Streets),敦促大眾重新思考街道的設計和管理,以對人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什麼是健康街道?

「健康街道」是以人為本的框架,並將公共衛生融入交通、公共領域和規劃,以創造一個健康、有活力的城市。

桑德斯提出10 項健康街道指標,每個指標都描述了人們在街道上的一種體驗。這 10 個必須優先考慮和衡量,並透過設計和管理街道來提高社會、經濟和環境永續。

10 項健康街道指標 

  1. 每個人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2. 可以輕鬆穿越 / 易過馬路
  3. 陰涼處
  4. 停下來休息的地方
  5. 不會太吵
  6. 人們可以輕鬆步行或騎自行車
  7. 人們感到安全
  8. 人們感到輕鬆
  9. 空氣清新
  10. 有可以欣賞和參與體驗的事情(街道環境需要在視覺上吸引人們步行和騎自行車,讓人們有上街逛逛的理由——當地的商店和服務,與藝術、自然、其他人互動的機會。)

10 項健康街道指標(圖片來源:londoncouncils.gov.uk)

健康街道指標可以應用於世界上的任何街道,它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而不是尋求一個固定的最終目標

因此,城市和社區有 10 項指標可以朝著更健康、更人性化的街道邁進。它們包括確保易用性、提供遮蔭和遮蔽物,以及保證人們在步行和騎自行車時的安全。此外,街道應提供吸引人的元素,如商店和公共藝術,讓人們感到受歡迎和放鬆。

「健康街道是從人的角度讓街道發揮作用。一條為人們服務的街道就是一條有益於健康的街道。」桑德斯說。

採用健康街道的好處  

2016 年,倫敦市長卡恩(Sadiq Khan)健康街道納入施政綱領,目標是改善空氣質量,減少交通擁堵,並幫助倫敦的多元化社區變得更環保、健康、有吸引力,成為生活、工作、娛樂和經商的地方。

研究表明,如果每個倫敦人每天步行或騎自行車 20 分鐘,將在未來 25 年內為國民保健署(NHS)節省17 億英鎊的治療費用。這包括:

  • 因髖部骨折接受治療的人數減少了 85,000 人
  • 失智症患者減少 19,200 人
  • 患有抑鬱症的市民減少了 18,800 人。

除了健康益處外,這種新方法還可以:

  • 減少空氣和噪音污染
  • 改善心理健康
  • 幫助對抗社會孤立
  • 為首都的當地大街帶來經濟效益

除了英國,現在有越來越多國家開始採用健康街道指標,從改善街道開始,打造宜居城市藍圖。台灣有哪個縣市的街道,足以讓市民覺得想要健康生活隨時都可以開始行動呢?

本圖/文由「CitiOrange 公民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倫敦市長將健康街道列入施政綱領,讓市民散步或騎單車都享受,還降低醫療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