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向來依賴俄羅斯的能源供給,以 2021 年來看,歐盟 40% 的天然氣,以及近 1/3 的石油需求量都靠俄國供給。以歐洲大國的德國為例,德國政府希望淘汰污染嚴重的燃煤發電,自 2011 年日本福島發生核災事故後,德國政府也下定決心推動廢核計畫,原本預計將如今僅存的三座核電廠於 2022 年底停止運作,並以再生能源取代核能,在過渡期間也更加依賴天然氣發電。

德國仰賴俄國天然氣,大推北溪 2 號

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前,前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大力推動北溪 2 號,希望德國可以直接從俄國取得更多天然氣。俄羅斯也希望透過海底管線向歐洲輸出天然氣,而非仰賴經由波蘭與烏克蘭的陸路管線,還須向波、烏兩國繳交高昂過境費。

由於地緣政治的原因,美國、英國與俄羅斯鄰國波蘭和烏克蘭都強烈反對修建北溪 2 號,擔憂如果管線一旦啟用,俄羅斯在歐洲天然氣供應的壓制力會更大。

澤倫斯基:北溪 2 號是「危險的政治武器」

《德國之聲》報導,2019 年 1 月,美國駐德國大使理察.格雷內爾給予德國企業一封書信,美國認為如果北溪 2 號和土耳其溪兩條天然氣管道投入營運,將使得歐洲目前從烏克蘭進口的天然氣將是多餘,那麼烏克蘭的安全政治地位將會逐漸下降,俄羅斯介入並干預烏克蘭衝突的危險就會上升;此外,歐盟也會因此產生對俄羅斯能源安全的依賴性。2021 年 8 月,梅克爾卸任前拜訪了烏克蘭,當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也稱北溪 2 號是「危險的政治武器」。

儘管美國政府要求制裁,但北溪 2 號計畫德國段於 2020 年底宣布如期完工,並開始申請使用執照。2021 年 7 月,美國國務院宣布與德國政府就北溪 2 號達成協議,並結束雙方在該計畫上的爭端,但烏克蘭和波蘭對此表示強烈反對。同年 9 月,北溪 2 號管道完成鋪設。10 月,北溪 2 號開始注氣。

2021 年 11 月,德國能源監管機構暫停批准「北溪 2 號」管道的營運許可。12 月,德國外交部長安娜琳娜.貝伯克(Annalena Baerbock)表示,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無法獲得認證,原因是它不符合歐盟能源法規。

俄烏戰爭爆發,全球能源政策開始轉變

2022 年 2 月 22 日,因為俄羅斯承認烏克蘭東部兩共和國的舉動,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宣布中止北溪 2 號的啟用認證程序,意味著德國得馬上尋求其他能源,而在現有再生能源仍無法全面取代下,蕭茲只能回頭考慮核電。

德國現任經濟部兼氣候行動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出身於反核立場最堅定的綠黨,他在 2 月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坦承正在考慮是否該延長境內核電站的使用年限,不再堅持於今年底廢核。

不只德國,各歐洲國家也意識到能源自主的重要性,歐盟也開始加速計畫擺脫對俄國能源的依賴,歐盟執委會 3 月 8 日公布了一項總體計畫「REPowerEU」,預計在今年底前減少 2/3 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量,並且 2030 年以前不再依賴俄羅斯提供的化石燃料。

小國自立自強為上策

地球越來越擠,資源越來越少,人類使用能源的需求又越來越多。圍繞能源而開展的國際往來關係,怎麼樣讓地球永續、減緩氣候變遷的辯論,都還在進行中,而這一切貌似文明的進程,只要一場蓄謀以久的國際戰爭,就足以打亂所有布局。

德國的政府與民意,可以說是歐盟國家中,最支持以發展終極再生能源來取代燃煤、天然氣、與核能的使用率。而要做好能源轉型,過渡期間要怎麼取得足夠的天然氣,自然就是政策發展需要全力支持的部分。但突然的戰爭爆發,在第一線的東歐國家陷入危險之中。歐盟現在才想要力挽狂瀾,降低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度。

能源議題向來與地緣政治無法脫鉤。大國想要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追求更高遠的目標,但一個不小心,卻讓自己成為能源人質,而其他小國變成侵略者的囊中物,俄烏戰爭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至今,烏克蘭仍舊面對孤立無援的情況,也向全球傳達了一個重要訊息:小國必須學會自立自強。

本圖/文由「CitiOrange 公民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德國的倫理困境:以非核家園的目標來交換侵略者的野心,值得嗎?

新視野平台A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