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5歲的翠花(化名)從事髮型設計,日前因腳趾腫痛求診,醫師評估是蜂窩性組織炎並安排住院治療,但出院一週後腳趾腫痛仍沒消退,懷疑是痛風上身,於是前往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檢查,經醫師詳細問診,發現翠花腳趾腫痛的位點在第三根及第四根腳趾頭接骨點,加上頭皮有明顯銀色脫屑紅疹以及指甲病變症狀,最後確診為「乾癬性關節炎」。經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後,目前腳趾腫痛明顯改善,頭皮脫屑也逐漸緩解,讓她重回正常生活常軌。
乾癬性關節炎應積極治療 避免不可逆的變形
恩主公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主任郭孝齡醫師表示,乾癬性關節炎主要好發在30至50歲的族群,根據統計,約三成的乾癬患者會發展成乾癬性關節炎,通常患者會先有皮膚症狀,經過5至10年後陸續出現關節炎腫痛,常見的症狀包括指甲病變、晨間下背痛及屁股後下方痠痛,通常稍作伸展後症狀就會紓緩,但是若發生接骨點發炎或香腸指/趾問題,導致無法正常彎曲,就要積極治療,否則會容易產生不可逆的變形後遺症。
郭孝齡醫師補充,除了常見的症狀之外,乾癬性關節炎還有高達五成機率會產生「三高+四高」的合併症,三高是指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而四高是指膽固醇高、體重高、腰圍高及尿酸高,建議患者應該每年定期檢查血壓、血糖、腰圍及糖化血色素的變化,才能進一步控制關節炎惡化症狀。
三成乾癬患者有關節炎 應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郭孝齡醫師說明,乾癬性關節炎就是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因此治療方式會先透過消炎止痛藥來控制關節腫痛,同時使用免疫調節劑來調整免疫細胞,減少關節變形發生機率。免疫調節劑效果需要時間,大約8到12週治療時間才能逐漸看到效果,其中大約有三成患者在使用免疫調節製劑後治療效果仍舊不理想,治療後效果不彰者病情持續惡化時,就會考慮向健保局申請生物製劑治療,透過定期施打生物製劑,精準打擊關節發炎位置,能夠明顯改善乾癬性關節炎問題。
根據統計顯示,近三成乾癬患者會合併關節炎症狀,郭孝齡醫師提醒,乾癬患者平時仍應多運動,少吃油炸及加工類食品,倘若發生關節腫痛或晨間背痛情況,應盡快到醫院尋求專業醫師診斷及治療,唯有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才是與乾癬性關節炎和平共存的最好方式。
郭孝齡醫師提醒,乾癬患者倘若發生關節腫痛或晨間背痛情況,應盡快到醫院尋求專業醫師診斷及治療。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