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氣候變遷不是立即可感知到的變化,因此即便專家、學者乃至各國政府元首努力呼籲問題迫切,民眾一時之間尚無法感受。其實,氣候變遷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變窮。

缺水好嚴重,菜價漲價、牛肉缺貨

讓你變窮的第一個原因是,食物變好貴。蔬菜水果非常看老天爺臉色,雨量太少或太多都會影響產量,進而使得物價上漲。

今年上半年台灣遭遇百年大旱,台中、彰化、嘉義的竹筍出筍量減少、尺寸偏小,台市府農業局估計災損約 23 公頃;大里區荔枝落果率相當高;台中市新社、石岡及外埔區巨峰葡萄預估損失金額 1500 萬元;落花生預估損失金額 225 萬元。另外災情也包括高麗菜、茶葉、青梅、荔枝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統計,全台因乾旱影響,農業損失超過 5 億。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透過氣候變遷模擬系統推測,未來台灣枯水期天數增加,乾旱可能延長,台灣春雨在 2040 年到 2060 年尤其顯著減少。由此可見,上述因旱災而來的菜價變動,將會越來越常見,且漲幅恐越來越大。此外,台灣 21 世紀末(西元 2100 年前)的侵台颱風數量,將比 1979 年到 2015 年期間減少 44% 到 54%,全年雨量會明顯減少 40% 到 60%。

旱災導致的食物漲價,不只發生在台灣,澳洲也是,而這也是台灣的牛肉漲價的部份原因。

今年 10 月澳洲牛肉出口比起去年掉了 8.6%。日本自然資源研究中心主席的柴田明夫(Akio Shibata)表示:「澳洲仍受 2018 年到 2019 年旱災的影響。」當時的旱災使得牛隻的乾草飼料短缺,小牛沒得吃東西,逼得牧場主人只得殺掉牠們。

NGO 澳洲養牛協會(Cattle Council of Australia)總監陶賓(Travis Tobin)表示,牛肉漲價源於牛隻不夠。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的資深分析師師吉德利貝爾德(Angus Gidley-Baird)指出零售商、肉品處理業者與牧場都在搶牛,「牛數量來到 30 年來的谷底。」

澳洲缺少牛肉,加上美國牛肉因為疫情、勞工短缺、運費提高、飼料漲價等原因也跟著變貴,因此全球牛肉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包括台灣也是。

通膨

台灣牛肉麵近來出現漲價趨勢。圖片來源:creo123456

豪大雨和颱風增強,菜價飆升

食物的威脅不只旱災,豪雨也是。

台灣今年的狀況令大家記憶猶新。以 11 月 12 日來說,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的大台北蔬菜批發價,平均每公斤 35.9 元,這樣的菜價算正常。但今年 8 月連日豪雨就導致台灣農損超過 5 億元,大台北蔬菜批發價飆到每公斤 52.7 元;9 月璨樹颱風襲台時,也飆高至平均每公斤 49.3 元,傳統市場苦瓜一條要價 80 元。

你也許發現,近 2 年侵台颱風減少,根據研究員許晃雄表示,未來侵台颱風的確會減少,但是強度將增加。

許晃雄的研究團隊指出,21 世紀末侵台颱風的強度將增強;颱風侵台期間,200 公里與 100 公里內的平均降雨率也將分別增加 44% 和 20%。

以缺水和雨災等台灣氣候變遷來說,台灣降水時期的不平均會更極端:枯水期越乾,豐水期越濕。枯水期不下雨的天數增加,乾旱時間延長;豐水期的降雨強度變大,豪雨或暴雨帶來的淹水與土石流的威脅增加。

氣候變遷讓夏天更熱,冷氣費直直升

在台灣,你大概到每年的幾月就不禁按下冷氣遙控器的按鈕?6 月?還是 5 月?未來可能變成 4 月就開冷氣了。許晃雄的團隊分析,如果全球暖化沒有減緩,台灣 4 月開始就會很熱,高於攝氏 36 度的天數可能增加 4 成,台灣夏季可以長達 150 天。許晃雄表示:「熱浪不會是很多個斷斷續續來,會是只有一個,以現在的標準,未來整個夏季都是熱浪。」

過去 3 年,台灣每戶平均月用電量節節上升,2018 年 292 度,2019 年 326 度,2020 年 339 度;若以一般家庭夏季平均月用電量來算,2018 年 408 度,2019 年 404 度,2020 年 434 度,也算是穩定上升中。今年由於疫情在家上班緣故,夏季用電量恐怕更飆升。倘若往後夏季越來越熱,各家庭的冷氣費也會只升不降,夏天的荷包變得越來越薄。

台灣夏天很炎熱。圖片來源:Lord Koxinga

過敏、癌症?空氣污染讓你花錢養身體

身體是我們最大的資產,如果生病了,就要拿錢看病,買保健食品與器材。上述談到氣候變遷造成的天災後果,讓食物漲價;現在來看看氣候變遷的前因——空氣污染,如何增加我們生活的成本。

化石燃料的燃燒,除了影響氣候變遷,也加劇空氣污染,這是台灣每到秋冬變得更嚴重的問題。

2019 年台灣大學、中興大學、陽明大學、國衛院與台灣癌症登記中心等學者共同合作,透過超過 37 萬名肺癌患者的資料發現,自 1995 年至 2015 年,台灣肺腺癌發生率持續增加。由於高達 53% 的肺癌患者從未吸菸,研究團隊懷疑是空污所致。

此外,空氣污染造成台灣南北居民健康的差異。環保署自 2008 年開始監測 PM 2.5,北部的年均濃度在 25 到 27 單位,高屏則高達 28 到 43 單位。近年高屏地區的肺腺癌年增加率,是北部的 15 倍以上。自 2007 年起,北北基至桃園的肺腺癌每年增加率為 0.3%,高屏則高達 4.6%。

今年 4 月環保署召開空污防制議題記者會,表示從民國 105 年到 109 年,固定污染源的排放量已減少 33%,移動污染源排放量也減少 20%。然而立委洪申翰指出,這幾年空污的整體數據有改善,但今年 1 月空氣品質卻比過去幾年差,恐與氣候變遷相關。這樣的天氣型態未來會持續發生,政府需強化污染源減排期望標準,也應定期和中南部民眾對話、檢討政策。

氣候變遷燒掉的鈔票,怎麼賺回來?

我們因為氣候變遷損失許多鈔票,有沒有辦法同時打擊碳排放,又把錢賺回來?

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已是國際顯學,歐盟宣布 2035 年禁止銷售搭載內燃機的新車,美國規劃 2030 年電動車銷量必須佔新車銷量的 4 成。因應此趨勢,許多再生能源相關產業前景看好。

比如太陽能模組廠元晶,因為美國抵制新疆多晶矽材料以及嚴審東南亞廠規避關稅,轉單暴增;台肥的電子級化學品已打入太陽能、半導體與 LCD 產業鏈;太陽能廠聯合再生適用 2021 年躉售費率的太陽能系統案廠,下半年紛紛動工,轉單已爆滿至明年首季。

由於看見全球電動車趨勢,台灣鴻海與裕隆結盟,宣布成立 MIH 平台聯盟,以台灣電子及汽車業雙龍頭扮演領頭羊,帶領科技及零組件業者攜手進軍電動車產業。至今已經吸引近 1800 家廠商加入,顯示鴻海集團布局電動車的決心,以及全球電動車浪潮的成形。

有了這些因應氣候變遷而起的產業趨勢,不管是在這些產業內服務的台灣民眾,或者是投資相關企業的投資人,都能夠乘著能源轉型的浪頭,一方面緩解氣候變遷議題,降低生活成本;另一方面藉此賺得一些錢,從此獲利。

本圖/文由「CitiOrange 公民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食物變貴、因空污過敏看醫生——那些年我們因為氣候變遷花掉的鈔票,有辦法賺回來

新視野平台AD4